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英国新闻 > 正文

【文化·人】汪文台:清代杰出的辑佚家

来源:黄山日报 2013-04-19 14:17   https://www.yybnet.net/

□黟县  吴卫华

如果把汪文台纳入徽州朴学,这是无可置疑的,这是历来学界已经给出的定论,但是我还希望把他纳入到一个放眼世界,追求先进思想的学者。汪文台不亚于魏源,他同样“知夷制夷”,给当时的中国上下层一剂救国的良药,这就是他的一部巨著《红毛番英吉利考略》。

鸦片战争失败后,愤于当时朝廷的“不识夷务,务为漫夸”,汪文台采集《海国记闻》、《海国见闻录》、《职方外记》、《澳门纪略》等资料,编辑成这本《红毛番英吉利考略》,成为继《海国图志》后的重要读物,有助于中国人开眼看世界。这在当时是引领学界风范的,这本书也就成为近代启蒙地理书之一。

汪文台(1796——1844),又名文泰,字南士,黟县碧山学士里人,府学廪生,是嘉庆、道光间著名学者。汪文台少年时期跟随父亲学习,十五岁时,父亲去世,家境逐渐衰落,他的母亲让他去经商,做学徒。汪文台没有理睬,躲到书肆里读书。他的母亲见后,不再强迫他去经商。后来,汪文台补廪生,教授学生以及收纳到的钱,全部用来买书,家中藏书达万卷,成为享誉一时的藏书家。徽州地理位置偏僻,外人多有珍贵的书稿带入这里,寻求买家,汪文台细致斟酌,买入收藏,这为他以后在辑佚方面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汪文台生活在与俞正燮同一时期,同乡之谊,二人志同道合。他们互相学习,一起探究学问。《黟县三志》说:“博学强记,家产不及中人,然犹聚书万卷,治经汉儒为宗。”《黟县志》(2012版)记载:“文台与俞正燮交往密切,学宗汉儒,于经史子集,无不博涉精研。”

汪文台藏书万卷,为他的辑佚做了足够的物质准备。他取证古义,博采众家学说,仿照汉人韩婴《韩诗外传》,作《论语外传》,来补充他认为的《论语正义疏》(宋邢)的疏略。这些均有赖于家中的藏书,和他乐于学习。

道光十六年间八月,江苏苏州人,举人朱骏声被选拔授予安徽黟县训导,教授经学。朱骏声爱惜尊重人才,他刚抵达黟县不久,得知廪生汪文台喜好研究古文,虽然两人身份悬殊,但还是主动与汪交往,经常在一起就一些经史问题相互设问并解答,他们一起与俞正燮、程鸿昭谈论经史,质疑问难,著成《经史答问》。一时之间,黟县的学风昌盛,辑佚成风,这也给后来朱骏声厌倦官场后,没有回归江苏苏州的故里,而是来到黟县隐居创造了条件。

汪文台的才华被朱骏声赏识是有缘由的,《黟县志》(同治版)说:“(汪文台)治许氏说文,多所是正,作《说文校正录》,又记《说文》及《子史金石文集》中所有字,而今字书失载者,及诸书引《说文》不足信者及《说文》佚字有四十有三,作《小学剳记》,其他凡有关于学问掌故者,随笔杂述。”这些为朱骏声研究《说文》提供了资料。

“汪文台死后,家中十分贫困无法入殓安葬,朱骏声亲自去吊念汪文台,并赠送给他俾人以成双丧。直至汪文台死后很久,还常常叹息,像汪文台这样的学人再很难遇到了。可以说,汪文台和朱骏声的交往没有等级之分,没有贫贱之分,两人同样的好古之心使两人志同道合,情感深厚。”(李莎《朱骏声传略》)

汪文台的才学很高,但是他个人很低调,这可能与他的家境贫困相关。但是他不低三下四地去求人,他是以学问得到当时的大家赏识,阮元是他一生的知己。汪文台读了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认为对后代很有益处,但是书成于多人之手(1801年,段玉裁主定《十三经校勘记》),有不少讹误,于是撰作《十三经校勘记识语》四卷,寄给了当时阮元。

《十三经注疏》是一部大型的经学丛书,收书180余种、1400余卷。刻印时,召集了一些绩学之士担任校勘,由阮元总其成。这些校勘成果,就是著名的《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汪文台能指出其中的不足,足以让阮元叹服,“先一年,(汪文台)录所撰书质于仪征阮文达,文达久不见客,闻文台至,舁出听事,酹对竟日。”阮元读《识语》后“服其精博”,“遂礼聘赴扬州文选楼校书”。

文选楼是当时天下名士向往之地,位于扬州旧城兴仁街(现毓贤街)旌忠寺,全称“梁昭明太子文选楼”。阮元对扬州文选楼文化的弘扬和文选学研究的推动起了重要作用,并于家庙西建“隋文选楼”,在此藏书、读书、校书、著书、刻书;楼上供奉曹宪、李善等人塑像,主要是纪念扬州的文选学者。阮元的许多藏书章都以文选楼命名,如“隋文选楼之印”、“家住扬州文选楼隋曹宪故里”、“扬州阮元文选楼墨庄藏书印”等。

得到阮元的提携,汪文台步入徽州朴学的领域,成为精英之一。他的视野拓宽了,学识大长。他一直到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英国侵略军侵犯上海,才辞归故里。

汪文台声名并不显赫,毕竟英年早逝,但是学界一直把他辑佚的《七家后汉书》21卷作为经典的辑佚作品。汪文台在博览众家的书籍之后,认为东汉诸史除了范晔的《后汉书》,袁宏《后汉纪》流传外,大多的已经散佚,这些散佚在民间的东汉史书,可以作为“补丁范书之阙误”。其实,康熙时姚之骃著《后汉书补佚》已经开先河,后继者不少,但是“辑文不丰富,考据乏力妄增误改”,不利于后学者。

于是,汪文台从《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及《三国志》、《文选》等典籍中进行搜集整理,辑成《七家后汉书》21卷(包括谢承书八卷,薛莹书一卷,司马彪书五卷,华峤书二卷,谢沈书一卷,袁山松书二卷,张璠书一卷,并附无名氏书一卷),30多万字。这部《七家后汉书》辑书普遍,辑文很丰富,有人物925人,篇目有序,出处周详,考辨精当。

汪文台一生著述宏富,主要著述有《脞稿》、《夜余录》、《小学札记》、《思问录》、《说文校字录》、《淮南子校勘记》等。有关汪文台,《黟县志》(同治版)中记载并不多,除却著作之外,有一句颇为引人注目:“颇嗜酒,谓金华酒如良友,甘酒如佞人。作酒评,尝曰:君子慎独,必验所为。于梦蠲俗念,远佞人。不作无益事,不入非礼言,作日记。”从此可见汪文台对自身的修养极为重视,一生保持着清贫,廉而不阿。

可惜,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汪文台英年因病去世。汪文台一生学生弟子很多,其中以程鸿昭、汤球著名,均为徽州朴学的代表人物。《中国通史》中对《后汉书》的辑佚的评述时也称:“清人辑本中质量最精的,当推汪文台的《七家后汉书》。”“其取辑广博,辑文丰富,考辨精审,出处周详,编目有序,末附无名氏《后汉书》佚文一卷,颇便于用。”尝试翻阅这些前人的辑佚著作,我慨然他们的专注,非一日之功。

1987年著名史学家周天游校点的标点本《八家后汉书辑注》(河北人民出版社)前言中,周天游推崇汪文台是“清代杰出的辑佚家”。

新闻推荐

据齐鲁网英国一只名叫史蒂夫奇迹的岁猫双眼失明

本报讯(据齐鲁网)英国一只名叫“史蒂夫奇迹”的6岁猫双眼失明,但它酷爱弹钢琴,十分惹人喜爱。 人们在收留猫之后,发现它喜欢按压钢琴键,从...

相关新闻:
可不可以不加班2012-10-18 04:15
猜你喜欢:
评论:(【文化·人】汪文台:清代杰出的辑佚家)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