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英国新闻 > 正文

中国教师赴英国“支教”被扭曲?

来源:南宁晚报 2015-08-10 15:54   https://www.yybnet.net/

5名中国教师把中国严格要求的教学方法带到了博航特中学

最近,英国广播公司制作的中国教师赴英教学纪录片,似乎“深刻地”展示了中外教育的巨大差异,描绘出一幅中国老师和英国学生格格不入的景象。然而,当事的中国老师说:这不是事实!纪录片中的中国教师之一、来自南京外国语学校李爱云老师就指出,纪录片第一集中展示的纪律混乱情况,是“从最初最乱状况里挑了最乱的”。

更加讽刺的是,赴英教学的中国教师基本都是来自国内发达地区的国际化中学,比如南京外国语学校,本就是小班化教学,4时放学。但英国人为了贯彻自己认为的“中式教育”,硬要改成五六十人的大班、上午7时至晚上8时的作息时间,连中国老师都有意见。

“挑了最乱的播”

8月5日,新浪博主@英国那些事儿概括了BBC纪录片第一集内容:纪录片开头展示了一群中国学生齐刷刷在操场列队的场景,与之相配的画外音是:中国式的教育,以绝对的权威、绝对的纪律和惨无人道的竞争而闻名……这跟英式教育简直相差巨大。

接下来的片中,英国学生脱下小西装校服,换成“宽松得像降落伞”的中式校服;做从未体验过的早操;放弃自由时间上晚自习;教室墙壁挂上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中文书法……开始体验正式的中式教育。纪录片中,李爱云老师表示,英国学生不遵守纪律,难以集中注意力,“我把作业布置给学生,希望他们能够专心完成。但是我走进教室,有些学生在叽叽喳喳聊天,有些在吃东西,有些甚至在化妆。我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不然我就疯了”。

不过,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李爱云老师讲述的是一个不同的故事。

据报道,由于和主办方签订保密协议,李爱云老师在BBC三集纪录片播完之前暂时不能透露具体内容,但是她告诉记者,真实的情况并非现在媒体报道的“水土不服”等一系列令人抓狂的负面情况。“事实上,英国的孩子们也是非常可爱的,他们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一个月的相处我们建立了很好的师生关系。”李爱云老师告诉记者。

预告片中让很多网友热议的一个镜头就是,老师在课堂上用英文说:“现在不要讲话,不要问问题,听我讲。”说出这句话的,正是李爱云老师。“目前网上流传的,并不是教学的全貌,我现在也不知道纪录片最终会被剪辑成什么样子,但是一个月的相处,我们的英国孩子有很多可爱的地方,师生关系也并非大家现在看到的一面。”李爱云老师告诉记者,“第一集学生不适应、老师不适应,大家现在看到的不仅是最乱的,而且是从最乱里面挑了最乱的播出来。”

“纪录片有点假”

吴云是上海实验学校国际部一名数学老师,2014年11月,她和28名来自上海的数学老师一起,赴英国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交流教学;2015年2月至3月,她又赴英参加第二次教学活动。

“我们去的小学,那里的小孩子都非常守纪律,和我所见的那个新闻内容完全不一样。”在吴云看来,BBC所摄制的纪录片或许作秀和炒作的成分更大,“我的想法,它是假的,只是媒体的炒作手段而已。”

纪录片中暴露的中国老师与英国学生的冲突,大部分都是围绕课堂纪律问题。这也迎合了一些流行的观念,认为中国教育就是一味地强调服从权威、一切为了考试,而英国人则崇尚“个性”“自由”。据报道,英国《卫报》率先批评了“中式教育”:中国学校是“考试工厂”,中国已逐渐意识到“超前教育”的愚蠢之处,为何英国政府却下决心效仿这种教育方式?

不过,李爱云老师反驳了这种说法。据报道,李爱云老师告诉记者:“并非英国课堂不讲纪律,他们自己的老师进来了,学生们一下子完全静了下来。事实上,英国孩子并非可以随意上课吃东西,也不允许化妆,英国学校对课堂秩序也是有要求的。就像中国课堂一样,英国老师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也会有一定惩罚,一般是第一次警告,第二次记黑板留堂,第三次就要去见校长,老师也会采取找家长这样的行动。说实话,咱们国内因为纪律不好去见校长的倒还不多,但国外会,还有专门分管纪律的校长。”

对于节目中出现的“中国老师不让学生上课讲话,不让学生问问题”的镜头,李爱云老师认为,其实这也是把中国式教育“妖魔化”了。“这个场景我记得很清楚,在节目中我曾经确实因为纪律问题生气了,我正在授课,有学生讲话不听讲,我请他不要说话,而这时有另外的学生说那我来问个问题吧,我当时请他先不要提问。其实这并不是不让学生提问,而是这个时候不要提问。”

“一个巨大讽刺”

实际上,只要了解了几名中国老师的身份,你就很难相信他们真有多么严厉、无情了。

据报道,参与此次纪录片录制的共有5名中国老师,其中3名是有着中国教学经验的在英国从教的中国老师,另外2名则从中国学校“引进”,分别是李爱云(南京外国语学校)和邹海连(杭州外国语学校),都来自中国顶尖的国际化中学。李爱云老师介绍,去年12月BBC该项目组专门来“亲密接触”,不仅拍了自己的课,还安排了各种采访,要把内容带回总部研究。“当时大概有10个候选人,后来制片人又和我再交流,最后告诉我入选该项目。”不过虽然入选,但李爱云老师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英国广播公司当时反复强调,希望我在英国上课时,能用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

据报道,英国广播公司所谓的“中国传统教学方法”,是把学生编入一个50人的实验班,作息时间是从上午7时到晚上8时,具体来说就是“上午7时整到校,7时30分开始早自习,11时45分下课,中午休息两个小时,晚上两个小时晚自习,晚8时离校”。孩子们从早到晚都有课,每个老师的课程在三节或三节以上。“我们老师每天要接受记者采访。升中英两国国旗,做眼保健操,都用中国这套。”

不过,与英国学生一样,中国的老师也不喜欢这种安排。李爱云老师告诉记者,她和杭州外国语学校的老师曾经与主办方沟通,事实上,中国现在先进的中学里也是采用小班化教学,南外的很多课程都是分成小班教授,并非英方所认为的大班教学。“这些英国孩子平时一二十个人一个班,你一下子变成50个人,你给人家一天13个小时,我们南外学生也不适应啊,但这是他们心目中的传统中国教学模式。”

虽然她向主办方反映,国内的中学现在并非如此,南外下午4时许就放学了,“但英方理解的中国传统教学模式就是有晚自习的”。所谓的“中式教育”,竟然完全由英国的电视台来规定,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据《南京晨报》

中国老师和英国学生

结下友谊

各大网站转载纪录片时,用了许多惊悚的标题,比如《中国教师赴英训哭学生》,又比如《英国引进5位中国老师,然后他们被英国学生逼疯了》……

事实是,在4周的相处后,中国老师和英国学生的关系变得好起来,一些学生甚至开始表达对中国式教育的偏爱。

福利太好英国学生很懒散?

也有非常能吃苦的学生

“他们将来即使不工作也能拿到钱,他们根本不担心生活,”在纪录片中,5名中方老师之一的魏照老师说,“但在中国,每个学生都知道,只有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将来才能赚钱养家。”魏老师还表示:“如果英国政府削减福利,很快他们就会看到情况大不同。”

另一名中方老师杭州外国语学校数学老师邹海连老师观察发现,不少英国学生其实也很努力,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也有特别能吃苦的,有个学生每天骑自行车40分钟上学。邹老师组织过一次中国式班干部竞选,并安排英国学生做值日,负责升旗、餐厅清洁、打扫教室、主持晨会、课间操领操等,“学生在这段时间里,能很好地完成值日工作,有部分学生还主动帮忙打扫教室,并很享受。当然也有学生需要提醒,这都是正常的”。

教学太难英国学生受不了?

不适应学习时间和方法

头一回给英国孩子上数学课,邹老师感觉很适应,因为本来就是按照中国模式来上,而且英国的课程难度还要低不少,教学难度不高。

班里也确实有孩子数学基础偏弱。邹老师认为,这是因为临时组班,50个孩子的学业水平参差不齐,放在国内中学也会有类似情况。“中国实验班”的学习,没大家想象的那么糟,班里也有好些学霸,不光会按时做完家庭作业,还会自己买练习来做。

邹老师还认为,中国式教学的学习时间偏长,英国学生不适应。原来英国中学上午8时30分到,下午4时左右就放学了,实验班却要从上午7时30分上到晚上7时,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那么长时间。

英国学生讨厌中式教学?

习惯后更多学生开始喜欢

各大网站转载纪录片时,用了许多惊悚的标题,比如《中国教师赴英训哭学生》,又比如《英国引进5位中国老师,然后他们被英国学生逼疯了》……

事实是,在4周的相处后,中国老师和英国学生的关系变得好起来。校长斯托格说,一些学生甚至开始表达对中国式教育的偏爱。他们喜欢从黑板上抄板书,认为这能帮助记忆。不少学生也喜欢中国课堂的讲课方式。

邹老师和其他4名老师也都很喜欢那50个英国孩子,临走时还收到许多祝福卡片,师生告别的场面相当温馨感人。一名学生写道:“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很多朋友,结下了很深的友谊。”最有意思的是,有位英国妈妈还发信息告诉邹老师,她觉得自己的孩子很适合中国教学,希望邹老师能继续教下去。据《新民晚报》

新闻推荐

窦靖童放弃北京四中 一年4万美元上海读高中

王菲送窦靖童独立上学。...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中国教师赴英国“支教”被扭曲?)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