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英国新闻 > 正文

天堂里依然弥漫着文化的书香

来源:江淮晨报 2016-12-08 00:00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众人送别老朱,省民俗学会将对旧书市场全面摸底,汲取外地成功经验向政府倡议

■“合肥增知旧书店老板朱传国因病辞世”追踪

来自社会各界文人志士、亲朋好友送别老朱最后一程。

在灵堂门口,还设立了一个展台,上面整齐地摆放着一盒书签,每一位前来悼念老朱的客人都会赠送一张作为纪念。

href="https://www.yybnet.net/hefei/"

target="_blank">合肥市殡仪馆一号厅。

追悼会现场。

“浮生至此刻,命运结同行,岂是双缠绵,亦非孤寂影,大鱼沧海笑,微雪痴痴情,棠棣花开早,依依飞若萍。”就在老朱病逝的当天,似有心灵感应般,合肥媒体人舒晓峰为他写下了这首诗,取名为《浮萍》。月7日上午,来自社会各界文人志士、亲朋好友共同在合肥市殡仪馆一号厅,庄重送别老朱最后一程。这是一场无言的告别,一次文化的悼念。

送别 一个满满书香气息的告别仪式

月7日早晨,合肥的温度很低,北风呼呼地吹过等在灵堂外的客人。他们有合肥文化圈内的名人,媒体人,各行各业的书友,他们神色凝重,等待着与合肥的“文化摆渡人”朱传国见上最后一面,送老朱最后一程。

“不知你从哪里来,也不知到哪里去,我们偶然相识,就从这天起,陌生变知己,让它深深埋在心里,这难忘的一天,值得我们一生留恋回忆……”伴随着邓丽君的歌声,告别仪式正式开始。“这是我们特意让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准备的,邓丽君是父亲生前最喜爱的歌手,总是会想起他每每哼唱的画面,我们和他告别的这一天,他还能听着喜欢的歌,一定会安息了。”朱成龙,一个岁的大男孩,和大多数儿子一样,对于父亲的爱,总是内敛深沉。

木桌、折扇、印章、书签……老朱的告别仪式散发着浓郁的书香气息。灵堂的正中央,老朱的身旁,陈设着一柄折扇,上面写着八个大字“文化摆渡 增知长存”,桌上还有新鲜的印章和印泥。合肥市殡仪馆人本礼仪服务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当时在整理朱传国先生遗物时,我们发现他生前非常喜欢折扇和印章,我们便悄悄地为他准备了这些。”印章上刻有“严训不忘”四个大字,告别仪式结束后,折扇上会盖上印章,随老朱一起火化,印章则会交由朱成龙保存。

“今逝者已去,但真情犹存。我们将铭记在心,永怀感念。妻子陈桂霞携全家泣谢”,在灵堂门口,还设立了一个展台,上面整齐地摆放着一盒书签,每一位前来悼念老朱的客人都会赠送一张作为纪念。油墨画的背景上印着“增知旧书店”和朱传国曾说过的一段话,“一座城市不能没有旧书店。我今生最幸福的事就是开了增知旧书店,我希望把它开成合肥的一座文化地标,永远活下去。”

悼念 众文人作诗、作画怀念老朱

“悼文化摆渡人朱传国先生。点写这首诗的时候,写的就是对《浮萍》二字的感慨,还不知道朱传国先生早上已经仙逝。”仿佛心有灵犀一般,舒晓峰刚刚写完这首《浮萍》,便得知朱传国病逝的消息,耳边犹如一阵轰鸣,再瞧眼前这首小诗,舒晓峰感慨万千。“浮萍是我们可以眼见目睹的生命的聚散离合。虽然知道死亡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迟早的事,但惊闻噩耗还是不敢相信,备感痛心。朱先生就这么走了,他什么也不会带走,却留下了丰盈厚实的书籍世界,留下了

href="https://www.yybnet.net/anhui/"

target="_blank">安徽省城合肥的文化地标,增知旧书店。”

昨天早上,告别仪式的现场,我们也见到了舒晓峰。他一席黑衣,脱帽向逝者鞠躬致敬。“朱先生是一个善良的人,幽默的人,朴实的人。”这是舒晓峰对老朱生前的概括,他和老朱相识十年,交友的同时还从增知旧书店半买半送了几百本旧书。“如果老朱不做旧书这一行,他可能赚更多的钱,让自己的物质生活变得更好,但他却简朴一生,愿意做一个清苦文人,是我最敬佩之处。”

榆木先生是老朱的知己好友,他曾作过多幅关于老朱、关于增知旧书店的漫画,而这些也将是对老朱永远的怀念。他为老朱写的微信悼文《一座城市的地标,是因为一个人,今天,他走了》也已经达到了余次点击率,很多书友在评论区留言悼念。

增知旧书店的忠实粉丝,岁的张伟也来到现场送别老朱,他在增知旧书店买书有很多年了。“我喜欢旧书是因为安妮宝贝和韦力先生一起合著的一本书《古书之美》,让我了解到中国目前最牛的藏书家韦力。”张伟回忆道,年的秋天,他第一次来到增知旧书店,结识了朱传国。“老朱是我生活中唯一认识知晓韦力先生的人,志同道合让我们很快成为朋友,我经常会去书店跟他聊天。”张伟还曾打趣老朱,“应该在他的增知旧书店里题个字,叫做‘芷兰斋\’,旧书‘烂纸\’的谐音。他还推荐我关注了韦力先生的微信公众号。”

同行 三友谷旧书店老板期望借助更多力量传承文化

经营书店多年,三友谷旧书店老板瞿其好最大的收获是交到了许多爱读书的朋友,与朱传国虽为同行,也算惺惺相惜。昨天上午,瞿其好也来到殡仪馆,送老朱最后一程。“我们二十年前就在一起摆书摊,那个时候我卖新书,他卖旧书,他在这一行是我的老前辈。”瞿其好说。两个月前,他还在花冲市场见过老朱一面,打了个招呼,没想到这么快人就走了。

后来渐渐地,受老朱和其他好友的影响,瞿其好也开始淘旧书来卖,这才发现其中的不易。“我知道他生病好久了,可是还在坚持做旧书,我真的很敬佩他。”作为同道中人,瞿其好深有感触。“又脏又累,没有好的精力、体力还有经济支撑,任谁都坚持不下去的。要从别人家里拿书,要上门去跟人家聊天,大部分都是老年人,要慢慢交流沟通,再把一大堆的旧书从楼上搬下去,再带回书店里慢慢整理。可能一百本里只有一两本是有价值的旧书。而你却要为此上下楼搬书七八趟。”

作为旧书店同行,瞿其好深感其中难处,“我现在的门面每天都要一百到两百元的支出,要卖出多少本旧书才能够收支平衡?这对于一个以售书养家糊口的人来说太难了。”

尽管如此,瞿其好仍旧在坚持旧书行业,有很多好友都会定期来购书支持他,鼓励他。“我希望能够将我们旧书店整合到一起,政府可以给我们提供免费的场地,那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坚持下来了。”

未来 省民俗学会将对合肥旧书市场摸底

安徽省民俗学会会长王贤友和老朱是多年老友,因旧书而相识。王贤友曾在增知旧书店购买过多本旧书。“老朱几乎都是半买半送,还有拿我自己的作品跟他交换的。”

对于旧书店的生存与发展,王贤友一直非常关注。他认为,旧书店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象征,所谓“旧书无旧文,新书无新文”,旧书是经历了多少读者和历史的沉淀,再次回归到市场,它的价值可想而知。“很多旧书再版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小,即使再版,价格也非常高,对于一些喜欢文化又囊中羞涩的人来说,并非能承受得起。”

王贤友曾去过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旧书市场,“那里人潮涌动,有很多人来这里交换旧书,在一起交流心得,我个人也非常喜欢这样的地方。而这些场所都是政府免费提供的。”王贤友表示,接下来,安徽省民俗学会将对合肥市场进行全面摸底,了解旧书店老板的需求,货源和购买的情况,再拟此作出相关倡议。

晨报星级记者 张梦怡/文

晨报记者 高博/摄

新闻推荐

href="https://www.yybnet.net/news/yingguo/201609/5434402.html">床单不常洗会怎样?

虽说躺在新洗好的柔软床单上让人感觉无比舒适,但大部分人还是懒得勤洗床单。床单不常洗会怎样?英国《都市日报》引述清洁专家玛丽·马洛·莱弗里特的话报道,结果比你想象中恶心得多!她说,床单不洗...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为心灵演奏 孙 荔2016-12-01 00:00
评论:(天堂里依然弥漫着文化的书香)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