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时间紧迫以及双方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将成为英欧未来关系谈判面临的最大困难。不过,英欧双方内外环境的变化,将使谈判的政治性下滑、技术性上升。只要双方能将谈判聚焦在技术性问题上,谈判将不至于如“脱欧”谈判一波三折。
1月31日,长达3年半的英国“脱欧”之旅终于告一段落,英国正式脱离欧盟。
随之而来的,是为期11个月的“脱欧”过渡期——在今年12月31日前,英国与欧盟将继续谈判,对未来双方在贸易、安全、数据共享等一系列安排上达成一致,确保英欧关系顺利过渡到新时代。
常言道“不破不立”,在历经了两次英国大选、三任首相以及一次欧盟换届之后,如今英欧双方终于“破局”。
但在未来,英欧如何对双方关系“建章立制”,这一进程能否顺利推进,仍有待观察。
要观察过渡期内的谈判,需要兼顾两方面。
一方面,已结束的“脱欧”谈判的旧特点仍将在新谈判中体现。谈判时间的紧迫性,双方谈判的重心、方式将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英国国内其他议题也将不可避免地与新谈判交织。
另一方面,“新人新气象”,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终于迎来了由他完全主导的一场谈判。欧盟虽仍由米歇尔·巴尼耶作为谈判首席代表,但其背后的欧盟机构已经换届。双方的新定位——新的“全球化英国”对上“地缘政治”的欧盟将为此次谈判增添变数。
此外,英国国内政治的相对巩固,英美自贸谈判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同时进行,也将不同程度上影响过渡期内的英欧谈判。
就目前情况来看,时间仍然是英欧双方最为棘手的问题。
若按照约翰逊的期望,英欧双方将于过渡期结束前达成一项与欧盟—加拿大自由贸易协定(CETA)相似的贸易协议,作为未来英欧关系的核心与支柱。但欧加双方从2009年开始谈判,到2016年才达成协议,历时达7年之久。
因此,在9个月左右的时间内达成协议“几乎不可能”,在欧盟眼里尤其如此。
英欧双方虽然有过去3年的谈判作为基础,双方对彼此的出价以及底线摸过底,但谈判所涉及的贸易领域之广、规模之大、所涉及的部门利益之多,都不是欧加谈判能够相比的。
时间紧迫不会打消双方最大化自身利益的算盘,这将进一步加大谈判顺利达成的难度。2月3日双方最初谈判立场的公布放大了这种担忧。当天,约翰逊以及巴尼耶均发表了讲话,各自亮明了最初的谈判立场。
尽管在谈判桌前先硬后软乃是常态,但双方在竞争环境以及渔业两大重大问题上的立场相距甚远。
不过,上述两点并不意味着过渡期内的谈判会如“脱欧”谈判一般陷入一波三折的局面,英欧双方内外环境的变化将使得过渡期内的谈判“少谈些主义,多研究问题”,政治性下滑而技术性上升。
从英国角度来看,接下来的谈判已没有“留欧”与“脱欧”之争,而去年底大选后保守党占据较大优势的局面将使得英国政党政治、府院之争对于谈判的干扰大大减少。
而对于欧盟而言,通过在谈判中坚持强硬立场,最大化减少英国“脱欧”所带来的不良示范效应、维护一体化的政治考量已经初步实现。
但与此同时,将英国留在欧盟的可能性也已经不复存在。那么,接下来欧盟的谈判重点是既利用其庞大的市场作为筹码,要求英国在尽可能多的领域仍然与欧盟标准保持一致,避免英欧之间出现恶性竞争,也需要尽快与英国达成高质量协定,为欧盟在地缘政治上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稳固后方、拉拢伙伴。
简而言之,尽量短时间内达成协议最符合英欧双方利益。而在这一大前提下,只要谈判聚焦在技术细节上,避免被“政治化”,停留在双方技术官僚所熟悉的轨道上,那么英欧双方相对顺利地达成协定的前景同样可期。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
新闻推荐
新华社伦敦1月31日电(记者桂涛顾震球)伦敦时间1月31日晚11时,英国正式“脱欧”,结束其47年的欧盟成员国身份。当晚,英国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