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两场特别的艺术展览在岛城开展。八旬老者佟立容坚持60多年在艺术中“寻路”,她把自己的地毯设计作品、书画作品精选之后,开展了《艺无涯——佟立容诗书画作品展》,展示她对艺术追求的同时也呈现了镌刻在时代里的故事。艺术家曲洪波,同时也是青岛市中心聋校教师,他用黑白极简的彩色,勾勒了浓郁丰富的亲情,展示“无声世界里最美的光”,呈现特殊人生的绘画。
“我今年都八十多岁了,这一生做的事儿挺乱的,就是到处寻找路子,不一定要追求做出什么……”在东方名家美术馆,八旬老者佟立容开展了《艺无涯——佟立容诗书画作品展》,分为大美敦煌、地毯图案、风景写生、浮世之绘、诗词书法等部分,展示了她六十多年对艺术的求索。佟立容回顾为艺术的一生,“坚持”是关键词,也是因为一份“坚持”,她用了30多年查询资料、撰写文章,为外祖父陈干立传。
步履不停追寻艺术的真善美与自由
在青岛七中毕业后,佟立容1960年考入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学习染织专业,第一年的基础绘画学习,就让佟立容迷上了艺术。遗憾的是,毕业后因为历史原因,她在顺义地毯厂做了财务工作,直到1979年,北京地毯研究所成立,佟立容得以重归艺术设计之路。十多年的空白时间,佟立容都在之后的日子里用各种进修、设计中“疯狂”填补起来。尤其是在敦煌进修时,佟立容每天带着三个馒头坐进石窟绘画,一个月就画了40多张敦煌的“大美”,“有用工笔细致绘画的,也有画出气势的。”“敦煌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早的文化艺术重点,都是宝贝。”佟立容当年绘画的许多图像,后来因为封窟,不再为外人见,她也十分珍惜这些画作,珍藏家中,这些作品组成“大美敦煌”在《艺无涯》中首次面世。
在旅途中,美景入眼,佟立容也拿起画笔,用水彩、水粉、水墨把景色呈现于画面,那些年在承德、桂林、苏州、青岛等地触景生情创作的风景写生,在《艺无涯》展览中也是一抹亮色。
佟立容近些年去往日本在女儿家中居住,她喜爱浮世绘,就让女儿从图书馆借阅大量浮世绘的图文,临摹作画。“日本的浮世绘产生的时候,受明代绘画影响很深。”佟立容只画自己所爱,效果像装饰画。“浮世之绘”在《艺无涯》展览中展出的也多以妇女形象为主。
佟立容退休后拜师学习格律诗词、学习书法,出版了《晓珊吟草》、《晓珊笔耕》,她的作品频频见报于《中华诗词》、《华夏吟友》等刊物。精选了部分书法诗词作品,完整了《艺无涯》的展览。
“地毯设计是我的专业。”佟立容的设计不愿意受束缚,随心所欲,在构图上比较新,打破了传统,颜色也选择世界流行色,并大量采用少数民族的纹样。佟立容设计过百幅图案,仅存二十几幅图片,做成了《方形中的花》一书,“在同样一个方形中,由于内容选择不同,纹样风格不同,色调冷暖不同,色彩明暗不同,而形成千变万化的图案,犹如万花筒般,变化无穷,神妙莫测。”
佟立容一直坚持诗词书画的创作,“自觉要做这些事儿”,她非常喜欢老师对她在艺术追求上的评价:追求真善美,追求自由。
坚持30年获得近代史研究一等奖
在追求艺术之路的同时,佟立容还坚持用30年时间,从文史界的白丁,成为“研究陈干的专家”,获得了近代史研究一等奖。
“你姥爷是打军阀的,不是军阀。”母亲的一句话,对佟立容触动很深。她决定挖掘外祖父陈干的资料,为他立传正名。因为在北京工作,佟立容找到相关部门,获得支持后,在北京、沈阳、南京以及台湾等地收集资料,逐步还原出陈干的一生。
“我外祖父与青岛渊源很深。”佟立容在《陈干一生》中写道:在民国建成之后,陈干功成不居,解除兵柄,按孙中山的指示,以在野党身份监督政府,并志专外交,为解除不平等条约;犹以为“山东看家”自喻。在军阀混战时期,对国事纷扰,忧心忡忡,始终持正不阿。为促使北方与南方政府合作,时时在北方各派系将领之间居中奔走。1922年,以鲁案第一部委员之职,参与鲁案事宜,在办理鲁案对日谈判交涉中,陈干为国据理力争,毫不退让。抨击中国外交多败于奴性;提倡主性外交,即“国可亡,种可灭,而人不可奴”,被誉为“鲁案砥柱”。
之后,经过五十轮的艰苦谈判,中方收回了青岛的主权,陈干将军为中国维护了尊严与权利,为中华民族立下了大功。青岛回归后,陈干将军为青岛捐出了自己珍藏的四百余种,合计万余件图书,为促进青岛的文化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陈干将军对教育非常重视,他说:“非发奋读书,不足以成事业。”
佟立容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表文章,最早的一篇在青岛文史办发表,后来陆续出版了《陈明侯将军》、《陈干集》、《陈干纪念文集》、《陈干一生》三册(入选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等等。“我就是想写写,我姥爷到底都做了些什么!”这一写,让佟立容在追求艺术的同时在文史写作中也结出了一个硕果。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贾小飞摄影柳栋
新闻推荐
本报8月29日讯“同学,我来帮你拿行李。”“大家可以免费乘坐摆渡车前往宿舍”……29日,中国海洋大学迎来第一批新生入校。...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