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10年“爱乐”时光,畅谈高雅乐对城市文化的影响。上周末,青岛交响乐团爱乐沙龙成立十周年庆典在市人民会堂三楼举行,来自乐团、资深乐迷的代表济济一堂,畅聊十年爱乐情。青交乐团艺术总监张国勇总结:“一个城市交响乐事业的发展彰显着城市文化的发展,而这种发展最为直接的指标就是文化生活中的受益者有多少。”
青交与乐迷交响十年国内少见
青岛交响乐团爱乐沙龙自2011年5月成立以来,共举办音乐讲座系列活动120多场,听众达万人次,发展爱乐之友3000多人,聆听乐季音乐会近200余场。
“青交刚刚成立时,这个城市的观众对于交响乐知之甚少,我曾做过一个随机调查,许多人告诉我‘听不懂’。”爱乐沙龙的发起人、指挥徐学敏回顾十年之前筹备“爱乐”的初衷,就是要培育乐迷,“乐团要发展,最难的事情就是面对无人欣赏的‘无米之炊’。”最初,讲座从最基本的乐理知识讲起,甚至给乐迷普及五线谱的基本知识,“就是音乐扫盲”。
经过十年的发展,青交与乐迷携手共进,爱乐沙龙的规格也越来越高。著名指挥张国勇担任青交音乐总监以来,在每场音乐会的排演时都会在爱乐沙龙与乐迷做面对面的交流,还会特邀演出嘉宾与乐迷现场互动,近年来,著名作曲家谭盾、周龙、陈怡、赵季平、李海鹰,德国指挥家托马斯,中国指挥家陈同、徐一安以及演奏家们,都为岛城乐迷带来过精彩讲座。
“每次讲座我收获的掌声比音乐厅还要热烈,因为乐迷是由衷地喜欢交响乐。”一个乐迷的活动能够坚守十年,使之成为常态却并不容易。张国勇表示,目前来说在国内的交响乐团中也并不多见,青岛爱乐沙龙坚守十年,应该是国内唯一。“对于乐迷而言就是一种期盼,对于乐团来说,营造的是归属感,也是乐手与乐迷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和沟通,只有如此,古典音乐的事业才会有充盈着希望的土壤。”
乐动人心乐迷为乐迷普及高雅乐
十年来,来自全市各个领域的男女老少因为高雅乐而聚集于爱乐沙龙,成为青交的“铁杆粉丝”,成为高雅乐的发烧友,并且不断普及高雅乐,黏合更多的乐迷加入爱乐团队。
曾在银行工作的张增勇是一个十足的交响乐迷,十年前,他从北京调回青岛工作时,恰逢青交爱乐沙龙成立。“对我来说,参加音乐讲座与欣赏音乐会同样的重要。每次聆听张国勇老师和徐老师的音乐讲座,都受益匪浅。讲座使我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学习和了解到许多书本上看不见、学不到的东西。这些年来,爱乐沙龙让我最感动,最激动人心的就是与音乐大师面对面的交流,聆听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对演奏的感受。”
曾任某国企副总经理的乐友翁亚明,在爱乐沙龙举办第一期的时候就加入了“组织”。他积累了几千张古典音乐唱片,但“唯有聆听现场音乐会,感受那扑面而来的音乐洪流,才是最高境界的艺术享受”。十年来,翁亚明聆听了青交几百场音乐会,他总结,“乐团整体艺术水准和曲目数量质量的不断提高,满足了广大乐迷对艺术审美的需求。青岛的乐迷可以在家门口欣赏到名列国内前茅的、自己城市的交响乐团演出,而且很多国内首演的高难度曲目和偏涩作品我们都有幸先听为快、大饱耳福,这样高质量的艺术环境已经成为凝聚乐友向心力的重要因素。”
青岛交响乐团团长李珺竹表示,乐迷与乐团之间有鱼水之情,“乐迷是我们的重要土壤,乐迷的拥护和观众的支持是我们重要的动力,也是我们往下走下去的养分,只有获得乐迷积极反馈,才能激发我们的创作。下一步青岛交响乐团将不断推动爱乐沙龙的发展壮大,不断培养年轻梯队。”本版撰稿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贾小飞
新闻推荐
市实验小学门口将抓拍临停超时 青大附院本部、胶东机场、银海学校附近通行管理也有变化
记者从市公安交警部门了解到,从9月13日开始,交警在青岛市实验小学周边的江苏路、湖南路抓拍长时间占据临时停车泊位的车辆...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