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岛到西藏那曲,地图上距离只有15厘米,但是1厘米等于83公里。那里交通不便,但那里却有一群渴望学习的孩子。正因如此,当年57岁的张燕独自一人,跋山涉水,到支教的新吉乡小学,只为去那里上节课。
一眼爱上西藏 独身前往支教
2016年,因无意中看到同事一本《中国国家地理》,从事了一辈子教育工作的张燕爱上了西藏,“记得那本书的封面就是西藏的蓝天白云,我对那个画面记忆犹新。 ”2018年,退休后不久的张燕和同伴踏上了西藏这片土地。 “我听到导游和司机在说去藏北那边的小学当志愿者,便告诉他希望以后再有这样的活动能一起随行。 ”张燕说,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她也希望能在退休后发挥余热,连通大山孩子与外面的世界。
2019年5月,当此前的导游通知张燕要组织在六一期间一起去看望孩子时,张燕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精心准备教案 挑战极限圆梦
出发西藏前,张燕特意准备了一份详细的教案,一首小诗《苔》。 “苔花虽然渺小,但却很顽强,就是想告诉孩子们,无论多么微小的生命,靠自己的力量顽强奋斗,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梦想。 ”
正是带着这样的感情,在到达目的地后,顾不上身体的不适,张燕便走进教室。“因为我想以完美的形象来面对孩子,所以没有带吸氧机上课,15分钟后就开始缺氧。”尽管如此,张燕没有停下教学工作,板书课题、作者、导入、赏读,张燕扶着黑板完成了所有教学环节。
为孩子两度落泪 资助完成学业
在新吉乡小学,两个场景让张燕留下了热泪。“孩子们吃饭的时候我看了一眼,就是每人一碗那种类似疙瘩汤的东西。 ”张燕说,那天是六一儿童节,桌子上其它啥都没有,过节就吃这些,可想而知他们平时的条件会怎样,这使张燕十分心疼。第二次流泪发生在当天下午的活动现场,当张燕将随身携带的棒棒糖分发给孩子时,很多孩子甚至都不知道要将包装纸打开。“还有个孩子吃了几口就把糖又包了起来,告诉我要拿回去留给家里的弟弟妹妹吃。 ”这一切,对张燕触动极大。
在活动现场,张燕不仅获得了“教育爱心大使”称号,还当即决定要资助一名孩子,直到他完成自己的学业。 “在现场,我并没有和孩子直接接触,但在献哈达的时候,正好是他献给了我,我觉得冥冥之中这就是一种缘分,只要他好好上学,能走多远,我会帮助他走多远。”张燕动情地说道。 记者 许瑶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青岛市市南区八大湖街道“养老新主张”供需服务大集,在八大湖街道永嘉路社区广场举行。此次大集吸引了近20家社...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