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自己不会上当,但面对花样翻新、无孔不入的诈骗手段,我也动摇了。这堂课让我彻底明白了防骗的要点,离‘无诈人生’又近了一步。 ”青岛大学的李同学这样说道。 9月15日上午,由青岛市公安局、青岛市委教育工委(青岛市教育局)主办,青岛大学承办的全市高校“无诈校园”创建活动启动仪式暨安全防骗教育第一课在青岛大学举行,打响创建“无诈校园”第一枪。
创建“无诈校园”
当前全国范围内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危害大,高校校园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校园师生群体已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主要侵害群体之一。 “市各级公安机关始终将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扎实有效推进各项防范、打击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青岛市公安局支队长李实在活动中指出,“无诈校园”创建活动启动标志着全市高校防范电信诈骗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希望各高校坚持靶向施策,标本兼治、校警协作、反诈同行。希望高校学生能够增强防诈骗意识,提高自身防范能力,共同营造“校园防诈宣传人人有责,共建 ‘无诈校园’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联手打好反诈“组合拳”,构筑反诈防骗“防火墙”,打响创建“无诈校园”第一枪。
启动仪式上,青岛市公安局领导和青岛市委教育工委(青岛市教育局)领导分别为青岛高校 “校园反诈骗宣教大使”、“金蜜蜂金融知识宣教大使”宣讲团学生代表授旗,学生志愿服务宣教团将深入学生课堂、班级、宿舍开展相关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主题活动。
青岛市公安局刑警支队、青岛公安“金盾”志愿服务队队员祝小楠为与会高校师生学生做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知识讲座,结合典型案例,生动详细地介绍了近年来高校电信诈骗的发展趋势、呈现特点、常见手法以及防范措施,有效提升了广大师生防骗意识和识诈能力。
发出行动倡议
活动中,青岛大学安全管理处处长陈崇研代表全市高校发出高校开展“无诈校园”创建暨防范电信诈骗的行动倡议,从提高政治站位,抓好工作部署落实;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努力营造良好宣教氛围;加强校警校地联动,提高专业防范能力;积极组织文化宣教活动,努力提高宣教活动实效四个方面提出行动倡议。
记者了解到,行动计划倡议高校要结合自身学校实际,整合各类资源,做好策划组织,实现宣传教育全覆盖;用好各类校园宣传阵地,营造良好宣教氛围;结合实际、创新方式,围绕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重要节点设计反诈宣传内容,精准靶向开展宣教;发挥高校校园文化资源优势,以文化人,营造良好安全育人氛围。要加强校警联动、校地联动,开展专业防范知识培训。配合公安机关教育引导全体师生安装开通使用“国家反诈中心APP”。依托市局开展的“反诈宣传进校园”活动,邀请公安“金盾”志愿服务进校园、金融专家反诈·金融知识进校园等系列讲座活动;组建“校园反诈宣教大使团”和“金蜜蜂金融知识宣教大使团”,加强学生宣教志愿服务教育。要努力开展校园防诈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反诈知识竞赛、有奖答题活动、问卷调查活动,创作“校园反诈在行动”文艺作品、视频作品、动漫作品、微课作品,通过有效的活动载体引导学生在喜闻乐见中受教育、强意识。
青岛大学学生李建晟代表高校学生宣读《主动学习反诈知识 拒绝电信网络诈骗》倡议书,在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努力提升自身防范能力、积极投身无诈校园创建活动三方面提出倡议,倡导师生防诈反诈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同学们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安全防范宣传教育活动中,共同构筑防范校园电信诈骗坚强防线。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博文王彤 通讯员 孟大庆
新闻推荐
让特教学生感受爱的温暖 崂山区特殊教育学校迎来爱心企业,为特殊学生提前送上中秋节问候
半岛全媒体记者刘金震特教学生是社会各界的牵挂,围绕他们的爱心从不停歇。9月15日,崂山区特殊教育学校迎来爱心企业,向...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