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9月27日讯日前,市医保局在28家医院试点开展“心脑大动脉血管疾病术后综合治疗”病种门诊慢特病院端“零材料”即时办理工作,推动经办模式由患者个人“申请办”向医院主动“帮代办”、从“出院办”向“提前办”转变,参保人可实现住院与门诊慢特病待遇无缝衔接。
“不用复印病历材料,也不用跑医保窗口,在医院就能直接办上门诊慢特病资格,出院开药医保直接报销,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市民兰先生刚在市立医院做了心脏支架植入手术,在院时医院直接为其确认了门诊慢特病资格,后续用药可享受门诊慢特病报销待遇,这让兰先生和家属连连点赞。
目前,市医保局在全市28家试点医院开展“心脑大动脉血管疾病术后综合治疗”病种门诊慢特病院端“零材料”即时审批工作。对试点医院因动脉支架植入、心脏瓣膜置换、心脏搭桥等手术住院的参保患者,由医院主动讲解医保门诊慢特病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患者直接进行门诊慢特病资格确认。患者无需再提交检验报告、诊断病历等材料,实现“零材料”即时办理。
门诊慢特病院端“零材料”即时办理,是市医保局今年“服务提升年”的重点推进项目。这项措施不仅节省了参保患者的办事成本和办理时间,同时也能保证患者出院后门诊慢特病连续用药治疗。目前,全市共有28家医院开展这一病种试点工作。(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于波)
新闻推荐
本报9月27日讯9月25日下午4时许,青岛同三高速交警五中队民警在沈海高速铁山收费站执勤时,发现一辆黑色轿车准备驶出收费站...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