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0月8日讯8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在青岛自贸会客厅举行商事登记即认制新闻发布会,现场发布了全国首创《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商事主体登记即认制(即时确认制)实施意见(试行)》,相关专家进行了解读。
《实施意见》主要内容包括总体要求、主要原则、适用范围、实施路径、事中事后信用监管和保障措施等六个方面。在遵循意思自治、自主申报、信用承诺、依法即认、便捷高效的原则上,在制度创新、数智运用、流程优化、材料精简、服务提升和运行保障六个层面进行了改革提升。
根据《实施意见》,青岛自贸片区将试行承诺单轨制,审查方式由实质审查转变为形式审查。以即时确认的方式赋予商事主体资格。申请人对登记事项实行自主申报,并对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负责。登记机关对登记事项进行形式审查,对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进行即认登记。
青岛自贸片区将实现商事主体登记智能化办理。申请人登录企业开办智能一体化平台,完成一表填报、实名身份认证和电子签名,登记机关即认后,签发、换发营业执照或申领电子营业执照,实现全程“零见面办理”。此外,实现商事主体登记即认制全周期覆盖。将即认方式从企业设立扩展至变更、注销环节,通过梳理标准化模板,实现部分变更事项、简易注销、一般注销全程电子化办理模式,探索通过智能校验自动生成变更、注销申请材料,登记机关进行即认,实现商事主体登记全周期电子化办理。进一步推行材料清单化、标准化。以便利企业为导向,及时更新章程、协议等示范样本,实现“一表填报”,登记机关即认登记。简化港澳企业公证认证文书,登记机关仅重点审查核心信息。《意见》提出,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服务,不断提升登记便利化水平。全面优化线上平台和窗口服务,拓宽咨询通道,对线上、线下涉及市场主体登记相关服务事项进行整合完善,实现营业执照、税务发票、公章等“一网通办”、“一窗发放”,切实提高登记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强事中事后信用监管,建立完善商事主体的信用评价标准体系。引入第三方信用评价机构开展商事主体信用评价,针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商事主体,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求实施差异化监管。
据了解,青岛自贸片区为将商事登记即认制改革创新工作落到实处,一方面,做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的“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在切实降低准入门槛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做好“照后减证”,真正实现“即时准入,准入即准营”;另一方面,创新帮办代办服务新模式,聚焦企业发展全链条需求,延伸服务链,搭建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360度全方位服务,实现“一端受理、部门联动、全程帮办、一链办结”。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于波)
新闻推荐
近日,本报接到79岁读者吴先生来电,反映最近总觉得私处奇痒无比,却又有苦难言。据吴先生介绍,几年前大夫确诊为阴囊湿疹,尝试过...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