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的情况下,青岛供电公司快速反应,从申请到现场并网配合,比规定的45个工作日减少了26个工作日,并且在并网当天就签订了售电合同。
2012年12月3日,青岛供电公司受理了徐鹏飞的申请,19天后就办理完了各种手续。 12月21日,小电厂并网发电成功。当天这个小电厂就发电8.5度。
“在这场‘私人发电厂’的竞赛中,我一不小心成了国内第一人,心里确实挺高兴的。 ”徐鹏飞说。
每年有上千度的余电
徐鹏飞建立了自己的微博“中国首例居民光伏并网电站”,定期向粉丝们通报“私人发电厂”的进展。
“启用‘私人发电厂’后,全国各地先后来了很多粉丝上门学习,其中有两位来自银川的粉丝,他们专门来学习光伏发电技术,我也是倾囊相授,他们原先是做供暖设施的,后来回到当地发展光伏事业,现在光伏产业成了主业了。 ”徐鹏飞说。
在热闹的时候,徐鹏飞一个月里最多时请假20天,几乎天天要接待粉丝,结果当月奖金扣掉了3000元。徐鹏飞毫不保留地传授光伏发电的设计方法,有时候甚至还要请对方吃饭,“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这个绿色环保的事业中去。 ”
2013年,央视《新闻联播》专门派人上门来采访徐鹏飞,他再次火了。 “2012年,国家还没有出台光伏发电的补贴办法,2013年才出台。 ”
一位山西煤矿老板专程开车找徐鹏飞取经,对方因为煤矿产业面临转型之困,亟待发展新兴产业,两人交流了一个下午,次日对方才满意地离去。
徐鹏飞的光伏发电系统的余电上网部分,每度电收购价格以当地脱硫煤电价为准,双方每半年一结算。
“我自己家里一天用电量大约是5度,这个系统发的电我都用不了。 ”因为徐鹏飞的发电项目没有设置储电装置,白天可以自给自足外,晚上还得用大电网的电。
在此前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徐鹏飞曾经算过一笔账:居民用电的电价是每度0.5469元,他卖给供电公司的电价大概是四角。
按照一年发电2600度,每度不到5角钱计算,徐鹏飞投入的两万元,需要15年才能收回成本,后来国家在2013年出台了光伏补贴政策,他享受到每度电补贴0.42元,补贴期是20年,因此回收期一下子缩短到七八年。
“作为一名在光伏发电产业中的先行者,我觉得很值得,不但自己用电不花钱,还能赚钱,这种满足感让我很自豪。 ”徐鹏飞说。
并网以来,徐鹏飞养成了一个每天查看电表的习惯,2013年4月5日,他的“私人发电厂”总发电量首次超过了家庭总用电量,按照当时每度电售价0.44元计算,徐鹏飞4个月来“白用”了675.84度电不说,还赚了10.7536元。
徐鹏飞说,按照青岛地区每年的1300小时的发电小时数计算,预计系统每年可发电2600度以上,可以节省标准煤0.88吨,减少2592.2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私人发电厂”除了可以满足日常用电需求外,每年还能有上千度的余电上网。
仅用8年收回了成本
2014年,在徐鹏飞的示范带动下,省内外很多城市都出现了各自的首家“私人发电厂”,其中有10多个都是徐鹏飞给提供的技术指导,这是徐鹏飞非常乐意见到的。
这一年,有两位淄博来的大姐慕名找到徐鹏飞,跟他核实一件事情。原来,南方有一家公司声称研制出了既能发电又能热水的高科技产品,并且宣称一块电池板每天发电七八度,宣传页上正是徐鹏飞的照片、宣传报道,只不过名字变成了“张鹏飞”,该家公司以此大肆招商,光是加盟费就有5万元。
“我一看就笑了,将太阳能转变成为电能,需要光伏逆变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明显就是借助光伏产业的火爆劲儿骗人。 ”徐鹏飞请两位大姐吃饭,告诉她们光伏发电的技术原理,还有国家光伏产业政策,并且告诉她们要赶紧去要回加盟费,不要再上当了,后来,这家公司也就不存在了。
“私人发电厂”的启用,也在慢慢地改变着徐鹏飞的生活。随着发电量的增加,他们家用电模式也出现了转变。
“像热水器、空调等,尽量让它们在白天工作,晚上少用,做饭、烧开水等也尽量在傍晚前。 ”徐鹏飞有些得意,他们家不用省电就已经做到环保,因为白天的电都来自太阳能。
2014年,有人找到了徐鹏飞,提出让他帮助给设计光伏发电的方案,他们要在单位楼顶建设一套光伏发电系统。
也正是因为这次机会,让徐鹏飞想到了把自己的爱好变成事业。 2014年,徐鹏飞成立了青岛飞鹏能源有限公司,把当初的尝试变成了努力的事业,专门承接光伏发电工程,迄今为止,已经做成了每年数百万元的产业。
“‘私人发电厂’每年发电2600多度,每年的新能源补贴就能拿到上千元,电费也是上千元,8年来,这些费用合计起来已经超过两万元,我当初的投资也已经回本了。 ”徐鹏飞高兴地说。
到今年10月10日为止,徐鹏飞的“私人发电厂”累计发电超过2.39万度,其中并网1.59万度以上。
徐鹏飞告诉记者,这组光伏发电设备的使用寿命是25年,这也意味着,剩余的15年,他的“私人发电厂”将全都是利润了。
依靠着在光伏产业领域的努力耕耘,徐鹏飞把原先的60多平方米的套二房子,换成了120多平方米的套三房子,让全家人的生活变得更舒适。
再次迎来产业的“春天”
2009年开始踏入光伏产业的徐鹏飞,从原先的研究工程师到创业者,作为一名从业者,更准确说是参与者,他见证了中国光伏发电产业的“W”形发展曲线。 “我见证了光伏产业的起伏变化,从低谷到高峰,现在光伏产业的好时候又来了。 ”徐鹏飞这样说。
启用“私人发电厂”后,他享受到了国家光伏发电补贴政策,连续补贴20年,每度电补贴是0.42元。2012年到2013年的上网卖电售价是每度0.4469元,后来,每度电降到了0.3949元。
国家对于光伏发电的补贴,从原先的每度电0.42元,到2017年降到了每度电0.37元,2018年降到了每度电0.18元,2019年降到了每度电0.09元,2020年降到了每度电0.05元,2021年,取消了商业屋顶光伏发电的补贴,居民光伏发电每度电补贴降到了0.03元。
伴随着国家光伏补贴力度的降低,光伏市场一度出现了萎缩。 2019年,徐鹏飞一方面继续运营自己的新能源公司,另一方面也跟朋友合作投资了一家智能制造的企业。
“经过两年多的低谷后,今年,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提出来后,围绕着‘3060’行动,光伏市场再次迎来了风口。 ”徐鹏飞说,自己的业务电话也再次响了起来,跟上一波的火热不同,这一次的力度更大,找徐鹏飞的更多是一些大企业,他们都是带着资金前来,寻求在青岛落地更多的光伏项目,“目前手头在谈的项目有五六个,他们的合作意向很强。 ”
“现在,虽然国家光伏发电补贴降低了,但是光伏发电的建设成本已经是2012年的四成,而且今年国家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我认为光伏产业的春天又来了。 ”徐鹏飞说。
早报记者了解到,现在岛城已经有一些工业用户使用光伏发电,大多数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对于符合条件的光伏发电项目想要并网的话,供电公司会及时受理申请。
建设者提出书面申请后,国网供电公司会出具一个接入方案,建设者根据方案来设计并实施,经过供电公司验收合格后,发电项目就可以并网。
记者随后从国网青岛供电公司了解到,2012年12月21日,青岛公司完成全国首例分布式自然人光伏项目。到目前为止,全市累计并网分布式光伏项目2.84万个,容量95.17万千瓦。
新闻推荐
大雨来之前,空气干燥得紧,玉米杆弓着身子像体弱多病的青年提不上气来;大黄狗流着哈喇子,伸着舌头,在树荫下,眯着眼,瘫在地上;小孩...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