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阳区通过健全托管制度、丰富托管形式、强化托管保障等措施,探索出科学有效的服务内容和模式,打造了“阳光托管”服务品牌,解决小学“放学早、接送难”矛盾,破解中小学生校外负担过重难题。截至目前,城阳区已累计投资4900余万元开展校内托管服务,参与托管人数达7.7万人,占小学生总数的97%,为7万多个家庭解决了孩子放学后无人看管难题。
创新模式
丰富校内托管形式
放学铃响起,原本安静的城阳区国城小学校园立刻沸腾起来。操场上,足球小将们灵活地运球、踢球;体育馆里,冰上项目、击剑这些新花样令人耳目一新;微机室里,编程、机器人等项目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素描社团中,黑与白的世界闪烁着孩子身上别样的色彩;陶艺教室里,烧制一件件美丽的艺术品……“‘双减’政策实行以来,我们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设置分层作业超市、实施多彩课后托管,学校在艺术、体育、科技等方面设置30余门精雅课程,受到家长朋友和师生的一致好评。”国城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林倩告诉记者,“我们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学生走进博物馆学习知识,走进毛公山铭记历史,走进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走进街头巷尾清扫卫生。”
近年来,城阳区将“温暖普惠”的阳光理念融入校内托管制度建设,组织学生集体进行阅读交流、电影观赏、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体育运动、劳动实践、娱乐游戏、拓展训练等活动。
“我们通过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开设‘学习+能力+兴趣’三结合的托管课程,现在各个学校都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托管课程,帮助培养中小学生兴趣爱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助力学生阳光成长。”城阳区教育体育局教育科负责人周吉欣告诉记者,“同时,这也能有效破解小学的放学早、接送难矛盾,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健全机制
家校互动提高教育质量
9月23日,一场“以爱牵手,聚力成长”主题的校级家委会在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举行。学校详细介绍了学校特色发展以及托管服务的做法,家长代表们也纷纷反馈关于学校托管工作的意见建议。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万莉告诉记者,这样的家委会学校一直在坚持召开。为健全托管制度、确保托管质量,城阳区秉持“协同共治”理念,健全“阳光托管”制度,积极统筹政府、家长、社会资源共同参与校内托管工作,持续在宣传引导、资金保障、教育督导上下功夫,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监管、社会参与、家长支持的课后服务工作机制。
城阳区统筹规划部署全区小学生课后校内托管工作,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对参与课后校内托管的学校给予补助,补贴资金全额用于教职工托管工作补贴,纳入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管理。此外,城阳区教体局在校内托管服务中开展“爸爸妈妈课堂”活动,让家长发挥专业特长参与校内托管,实现家校互动、家校共育,提高教育服务质量。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徐美中通讯员苟小妹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青岛第二干休所作为有着参加过若干重大战役老干部的红色阵地,循着上红船、走红路、献红礼、扬红帆四大主线,确定...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