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刘金震
在教室外的人脸识别系统刷脸,轻松享受课后托管服务,可以在老师监督下完成作业,也可以享受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这已经成为崂山学生放学后的常态。家长不再为接送孩子发愁,学生充分享受课后服务带来的“红利”。今年,崂山区加大课后服务力度,基本实现了课后服务在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
多年探索形成崂山实践
今年,从教育部到省市主管部门,频频出台课后服务政策,大力推动课后服务落地实施。事实上,崂山区课后服务可追溯到2018年,当时面对家庭对课后托管的需求,崂山区迅速将课后服务纳入了区办实事。以家庭自愿为原则,敞开门满足托管服务需求。学校组织看管作业,提供解疑答惑,但绝不允许开课或补课;学生利用课后服务完成作业,进而参与多姿多彩的兴趣小组和社团。
记者了解到,各学校课后服务得到广泛认可,新学期参与的人数普遍增加。截至目前,崂山区课后服务已经惠及学生2.8万名,占全区学生总数的77%左右。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崂山区又扩大了课后托管服务面,将初中纳入课后服务范围,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
课后服务成第二兴趣课堂
从目前崂山区学校的课后服务实践看,基本形成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服务形式。
一种是与“十个一”项目结合,提供与学生兴趣匹配的个性服务。比如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实行了“1+X+社团”服务模式。“1”即一小时作业时间;“X”是教师开设各类兴趣小组;“社团”则更为多元化,涉及艺术、科技、体育等活动,为学生挖掘和培育兴趣提供平台。
另外一种是与学校特色结合。比如以戏曲为特色的汉河小学,利用课后服务吸引更多学生加入戏曲艺术学习,打造起了学校戏曲艺术的人才梯队。
还有一种是与研究性学习结合,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开展相关领域研究学习,比如东泰小学组建了茶艺研究和剪纸艺术研究小组,共同研究崂山茶、剪纸艺术在崂山区王哥庄发展演变的过程,组织到茶叶基地、民间艺术馆参观学习……
把民生实事办进心坎里
自从有了校内课后托管,学生们着实爱上这一服务。一名学生告诉记者,她每天按时参加课后服务,跟同学们一起享受课后时光,课后作业基本在校内完成。从她所在班级作业情况看,全班百分百在校完成作业。更为重要的是,学校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她主动参加了兴趣阅读小组,享受书籍带给自己的快乐。
“自从学校开启了课后服务,放学接娃的难题迎刃而解。”崂山区一位家长坦言,孩子放学与自己下班时间同步,接送起来更加顺畅了,一旦遇上特殊情况无法及时赶到,还可以跟老师协调时间,贴心的托管服务暖到心坎上。
为了把课后服务真正办实办好,崂山区教育和体育局开展专题调研,向所有小学家庭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家长座谈会,了解家长和学生对托管内容、时间、方式的实际需求,在“学生自愿、家长自愿、教师自愿”的基础上,实现“学生满意、家长满意、教师满意”。
与此同时,崂山区在全市率先铺开人脸识别系统,可以上传学生课后服务的照片或视频,家长可通过学校和老师分享的链接,直接查看课后服务精彩瞬间。针对农村社区家长的需求,学校还增加了校车数量,将部分校车下午发车时间延迟至托管结束。崂山区在“全面推进小学课后校内托管”方面的探索,于2020年获评了青岛市教育改革创新奖。
新闻推荐
楼宇众多、企业集聚是街道独特的区位优势,在银座商城等经济业态活跃处建立网格服务站,以家门口的组织、送进门的服务,构...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