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现场。半岛全媒体记者葛梦杰
“我的病需要长期治疗,医药费已经花了不少钱了,报销额度早就用完了。没想到现在卫生院有了新的报销制度,费用报销的额度比以往提升了一大截,这个政策真是太好了,真是非常实惠。”家住城阳区流亭街道的居民牟女士说。据悉,牟女士因患乳腺癌需要长期化疗和用药,考虑到治疗效果和便捷程度,她选择将门诊慢特病待遇定点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将门诊统筹待遇定点在离家近的流亭街道卫生院。但是原门诊统筹制度规定的1120元的报销额度不到半年就用完了,这让她很是头疼。恰巧城阳区在流亭街道卫生院试点新型社区门诊保障制度,报销额度提升,这一政策真正让牟女士体会到了便利和实惠。
据了解,城阳区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紧盯门诊保障方面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按照青岛市医保局等部门统一部署,今年4月份正式启动改革试点,探索建立新型社区门诊保障制度,提升工作水平,增强参保人获得感。
新制度打通原有的门诊统筹和门诊慢特病制度,对其进行整合,取消原有门诊慢特病待遇的审批环节和门槛设置,不再区分“慢特病”和“小病”,一律根据门诊医疗的花费情况进行保障。报销比例方面,设置1000元、3000元、6000元三个档位,每个档位区间设置不同的报销比例,确保各群体不因改革而降低待遇。
城阳区还创新推出门诊“1+1+1”定点签约服务模式,居民可根据医疗机构的分级,同时签约1家一体化村卫生室、1家社区医疗机构和1家医共体牵头医院,3家机构之间可以无障碍转诊,实现了小病到“家门口”的村卫生室,一般检查化验到社区医疗机构,重症状门诊疾病到医共体医院的分级诊疗体系,每个层级都能得到有效治疗和门诊费用报销。
目前,新型社区门诊保障制度已在城阳区流亭街道和上马街道的公立医疗机构铺开试点。据统计,试点4个多月以来,已有7.2万人签约新制度,参保人门诊费用平均报销比例达66%,较改革前的门诊统筹制度报销比例提高了6个百分点,并有440余人在超出原门诊统筹制度封顶线后继续享受报销待遇。试点至今,新型社区门诊保障制度已累计为4.2万人次报销406.3万元的门诊费用。
新闻推荐
半岛全媒体记者王静文通讯员王伟实习生王心慧10月13日,青岛市秋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暨京东方物联网移动显...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