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崂山区文旅委党工委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抓手,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主线,积极探索“党建+服务”新模式、新路径,广大党员亮身份、树形象、争先锋,推动了党建与旅游安全、秩序管理、服务保障、疫情防控等工作深度融合,用务实和奉献描绘出了一道亮丽的“红色风景线”。
“有困难找党员”更醒目
群众难题无大小,只要是群众需要的,就是党员要解决的。崂山区文旅委靶向定位发力,服务方式由“粗放型”向“精准型”转变。踏进景区,一块块写有“党员责任区”的标识牌竖立在多个区域,“有困难找党员”的标语格外醒目。崂山区文旅委以“民需”为导向,瞄准广大游客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出实招、谋实效,把服务送到群众的心坎上:设立8处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免费提供行李寄存、信息咨询、初级救护、雨伞、轮椅等便民服务;开通“爱心换乘点”“爱心巴士”,为特需游客提供便捷服务;96616崂山全域旅游热线24小时不间断地解决游客诉求。
忙碌的“红马甲”暖人心
在崂山风景区内的各个景点,处处可见“红马甲”忙碌的身影:微笑提供咨询服务、主动上前进行帮扶、做好现场秩序维护、及时提供爱心救护……面对五湖四海的游客,崂山区文旅委近百名文明旅游志愿者全天候在岗,日均回答咨询200余次,以精细化服务标准提供着“百万如一”的恒温服务。他们以亮丽的“党建红”、流动的“志愿红”、温馨的“服务红”,传递出了来自“红马甲”的温暖。“崂山人真的特别暖心,不管多小的事都能尽心尽力。”文旅人以实际行动展现出了“最美风景是崂山人”的亮丽名片。
天刚亮,景区尚未开放时,公厕保洁员就整装上阵,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厕纸、洗手液一应俱全,内部环境干净整洁。针对目前对外开放的36处公厕,崂山区文旅委坚持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品牌化创建,在强化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上下足“绣花功夫”,让公厕成为干净整洁、功能实用的文明窗口,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
服务特色更“接地气”
“小切口”体现大民生。景区内有35个社区,3万多名居民。崂山区文旅委立足“接地气”的服务特色,为“堵点”疏通道,为“痛点”治病根。为了帮助社区居民解决高山农耕水管冻裂的难题,出动60多名志愿服务队员,无偿帮助修复高山农用水管4500多米。为青山、西九水等9个有需要的社区设立了便民服务站,免费提供生产生活工具,今年文旅委还将继续建设8处便民服务站,把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变成“最美一公里”。
崂山区文旅委全体党员干部职工把群众的满意度当成工作的“晴雨表”,不断在担当作为中求实效,在创新发展中展实功,在为民服务中办实事,以务实举措把为民的大事办好、便民的好事办实、利民的实事办成,用实际行动架起了服务群众的“连心桥”。观海新闻/青岛晚报首席记者张译心通讯员刘晓缝
新闻推荐
本报10月18日讯青春版《小二黑结婚》重现民族歌剧经典,青岛创排《国·家》演绎家国情怀。作为第四届中国歌剧节承办城市之...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