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0月21日讯近年来,崂山区立足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优势,积极探索并实践适合自身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努力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推动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责权一致、运转高效的体制机制,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为知识“定价”,给创新“赋权”。2020年,崂山区发明专利授权3449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4214件,继续保持全省首位;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12件,是全省的26倍,位居全国县、区(市)前列。拥有马德里国际商标399件,中国驰名商标23件,山东省著名商标44件,青岛市著名商标58件。在第21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崂山区共获金奖2项,优秀奖12项,占全市获奖总数的50%,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
目前,崂山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84家。作为企业知识产权经济效益和价值实现的关键主体,高新技术企业对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经过持续努力,崂山区已成为青岛市极具活力的科技创新区,是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山东省首个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崂山区先后培育了海尔、特锐德、汉缆等一批自主创新企业,拥有上市公司13家,全区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和北京中关村、深圳南山区、杭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等地区同属国家“第一梯队”。
据介绍,崂山区充分依托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资源优势,组织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托管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咨询、代理、培训、法律、商用化等全要素的服务,年均托管企业400余家。通过这项服务,中小企业的技术得到更为完善的保护,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不断保值、增值,提升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依托巨峰创业大厦、青岛国际创新园等载体资源,积极引进和培育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蓬勃发展。
随着崂山区不断丰富知识产权服务业态,崂山区的技术交易额快速增长,2020年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60亿元,实现50%的增速。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首席记者张译心通讯员梁太宏张绪霞米恒振)
新闻推荐
青岛市慈善总会爱基金14周年慈善庆典圆满落幕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