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10月24日讯 随着人才越来越多聚集青岛,人才服务工作中面临着各级各类政策繁多、服务对象层级纷沓、动态监测难以实现等一系列的挑战。对此,青岛把提升人才服务数字化水平作为突破口,抢抓数字青岛建设机遇,在李沧区开展“无感服务”试点,初步构建起“无感知、免打扰”的人才服务新模式。
“无感”服务是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理念重塑、流程再造、模式创新、智慧赋能,为企业和人才提供需求即时感知、靶向推送、智能预判、跟进处置的全新升级服务模式。依托“李沧区人社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和人社专员队伍,利用大数据高效算法,架牢了人才服务精准化精细化数据支点,为人才提供全链条、无遗漏、全周期服务。
记者注意到,为打通人才招引服务全链条,李沧借助“高校直击”“直播互动”“人才驿站”等契合青年人才的新建板块,与省内22所高校搭建人才对接桥梁,合力举办15次校招直播宣讲会,吸引3700余名在校生参与互动。大数据智能抓取青年人才就业意愿,挖掘意向来青、留青人才,靶向推送适配岗位和就业创业指导等服务,延伸引才触角,增加引才粘度。试点以来,平台自动人岗适配互送达60.3万次,成功引进各类人才10423人。
青岛市跨部门集成人社、民政、税务、公安、行政审批5个部门4318万条数据,为辖区企业贴上46项个性化标签,为人才赋予105项特定化标识,构建智能立体感知体系。并实时更新个人成长经历、就业状态、政策调整等信息,推送现行契合的政策,实现即来即推、即变即推,政策覆盖无遗漏。李沧区人社局工作人员周珊珊介绍,目前平台涵盖了192项人社政策,进行了294.3万余次的专属匹配,惠及全区人才和企业,将定制服务落到实处。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健)
新闻推荐
□杨向晖筑路人的鞋踏着胶东战火一路走来在解放前夜的战火中挺进青岛双脚迈过大海,把胜利的旗帜插向长山岛用忠诚和坚定丈...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