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家门口”看好病是百姓最朴素的心愿,也是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体现之一。
如今在西海岸,随着原有医疗资源的加强和新引进医疗项目的助推,让百姓真正在家门口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并且,随着区域医疗体系的持续增强,新区对胶东地区的医疗资源辐射能力越来越强。
作为国家级新区,新区在医疗资源配套上也努力实现高水准,构建区域医疗高地。为此,西海岸提出要高水平打造半岛区域医疗中心的目标,有效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
新区先后出台了《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五十条》《全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四十条》《加快建设半岛区域医疗中心三十条》等重大规划文件,持续打造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构建起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反应灵敏、高效运转”的医疗健康服务网络,充分满足了群众多元化就医需求。启动了半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和医疗卫生重大项目建设三年规划,清华大学附属青岛医院、青岛妇儿医院西海岸院区、肿瘤医院等开工建设,爱尔眼科等开诊营业,到2025年将新增床位6400张,千人床位达到8张以上;区级公立医院完成晋级升格,区中医医院通过三甲复审,区人民医院、区中心医院晋升三级,新区二、三级医院数量位居青岛十区市首位。24处镇街医疗机构实现“脱胎换骨”式提升,9家卫生院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超过全市半数。675处村卫生室完成建设提升,全省挂牌55个省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新区占21个。
为有效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堵点难点问题,新区投入专项经费持续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强势提升,三年来,实施了紧密型“健康服务共同体”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全区675处村卫生室实现“脱胎换骨”式变化。632名区级专家常态化下沉基层坐诊,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医疗服务;重点人群全部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全部免费治疗,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获得感持续提升。
新区着力提升全区居民健康服务信息化平台,打造健共体信息一体化管理系统、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建设影像、心电等“五大中心”,实现患者基层检查、区级诊断、信息互认,牵头医院531个、基层医院109个病种临床路径全部打通,累计完成上转8930人次、下转3620人次。采取各种手段每年为群众减轻看病就医负担5000余万元。截至目前,新区共有参保企业4.5万家,参保职工63.1万(在职职工53.6万、退休职工9.5万),参保居民83.6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提高30元,成年居民二次财政补助67元,全市最高。职工医保基金支出2.4亿元,居民医保基金支出2.5亿元,参保职工和参保居民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分别达89.8%和76.1%,切实减轻了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新闻推荐
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与辖区内经济部门、重点企业共同协作,在企业落户、寻找闲置载体等方面实实在在为企业提供帮助,充分创...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