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我小时候在农村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吃水要自己到井里挑;吃粮要自己种自己收、自己运到场院上晒干收藏、先用石碾子粗碾再用石磨细磨;吃菜或是自己种或是到南墅集上买;穿衣要靠妈妈缝;穿鞋要靠妈妈做,先把旧布片用面糊糊打成的浆糊一层一层粘糊起来晾晒干成布壳,厚的要用针锥扎眼穿针引线密密缝,一行行一圈圈纳成鞋底,薄的要在表面糊上一层新布片做成鞋帮鞋面,再将鞋底和鞋帮鞋面缝合起来。那时家乡没有电,夜晚靠煤油灯照明。妈妈白天种地,夜晚在煤油灯下做针线活,真的是挑灯夜战。即便是生活条件再艰苦,妈妈还是尽最大的可能让我们仨兄弟吃得饱穿得暖。
1957年春季过后,爸爸力主让妈妈带领我们仨兄弟进城来到青岛,这才彻底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的轨迹。
爸爸精打细算,家中每天的开支花销都记账,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妈妈勤俭持家,起早贪黑做针线活;我们仨兄弟节衣缩食,帮助妈妈编织网兜、拆洗工作服赚得零花钱。全家人苦在其中也乐在其中,生活体面。
新闻推荐
周知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