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2月3日讯在近期判决的一起刑事案件中,涉案的150多件、重达16公斤的黄金制品面临着被拍卖。这些黄金制品,究竟价值多少?如何把它们安全、快捷地送到专业检验机构鉴定,又在规定时间内安全运回来?12月3日记者从青岛市北法院了解到,执行干警近期完成了一次“绝密押运”任务。
市北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判决的青岛某网络科技公司和岳某某非法传销一案中,涉案物品包含150多件黄金制品,重约16公斤。这是市北区法院首次对刑事涉财产刑案件中的黄金制品移送执行,这些物品的价值之大、数量之多,近年来十分罕见。对涉案财产的保管、评估、拍卖,成为摆在执行干警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为确保涉案财产的绝对安全,市北法院执行局保全拍卖团队和法警们每天先到银行从保管箱中取出待鉴定金制品,一路运送到检测机构,在检测机构全程看管,检测完成后,再驱车赶在银行下班前送回保管箱。
执行干警告诉记者,待检的金制品最大的是1公斤重的金条,最小的纪念金币只有1克。执行干警们每天对这些金制品进行两次清点,确保不出现任何差错。经过三天的连续工作,市北法院执行保全拍卖团队终于顺利将150多件黄金制品送检完毕。待评估机构出具评估报告后,将对上述金制品采取网络司法拍卖的方式予以变现,并将拍卖款收缴国库。(观海新闻/青岛晚报首席记者刘卓毅通讯员张淦)
新闻推荐
摸清资源“家底”构建“透明青岛” 系国内首个陆海统筹城市地质调查项目 填补多项地质调查服务空白
本报12月3日讯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山东省自然资源厅、青岛市人民政府合作开展的青岛市城市地质试点调查通过综合验收。...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