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陆金星
厉永昌,一个普通的青岛人,喜欢踢足球、吹单簧管的他,最大的爱好却是收藏青岛老建筑上的红瓦。20多年来,厉永昌痴迷于收藏青岛的德式红瓦,走遍青岛的各条老街巷,从一个个角落、一堆堆废墟中发现、收藏起200多片珍贵的红瓦。近日,百年老街黄岛路正在进行改造施工,厉永昌的身影也经常出现在那里。62岁的他拿着望远镜,仔细地观察着街上的每一栋老建筑,欣赏着岛城独有的“青岛红”。
刚结婚那几年,厉永昌捡红瓦放在家里,家人并不理解,觉得他不务正业,后来家人也就慢慢理解了。因为厉永昌在学校工作,平时没有多少空闲,他只能利用双休日和假期,背着背包,坐上公交车来到老城,开始了他的“寻宝之旅”。在一些装修或者改造的现场,厉永昌经常到建筑垃圾中搜寻瓦片,在建筑垃圾中看到一点红色,立即用手扒开看看,如果是一片红瓦,就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如获至宝。这些年他收藏了200多片红瓦,也了解了不少的老瓦文化。
“德国侵占青岛时期,兴建土木工程,对红瓦有大量需求。这也引来了不少德国商人,罗伯特·卡普勒父子就是其中的两位,现在青岛老建筑上的大量红瓦就出自这父子俩之手……”厉永昌拿出一片老瓦指着上面的文字说。厉永昌收藏的红瓦品种多样,主要有条形脊瓦、筒瓦、马鞍形脊瓦、龙头脊瓦,还有收藏最多的牛舌瓦,牛舍瓦也是在青岛老建筑上用得最多的。
厉永昌说,在青岛城市化早期,曾有过使用青砖、黑瓦的模式。直到1901年,建筑屋顶不再使用瓦楞铁,改用红色陶土瓦,这才奠定了青岛百余年的城市基调与色彩。
厉永昌认为,收藏并不是有钱人才能玩的事,老百姓从身边做起,爱自己的城市,了解自己的城市,从而收藏城市的历史与文化,人人都可以成为收藏家。
新闻推荐
周知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