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青岛 今日即墨 今日胶州 今日平度 今日莱西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今日青岛 > 正文

前哨 核酸检测员的一天

来源:半岛都市报 2021-12-09 00:41   https://www.yybnet.net/

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高芳吴璟

12月7日0~24时,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44例;

12月7日2时起,宁波市启动Ⅰ级应急响应;

12月8日清晨,青岛市疾控中心再次发布紧急提醒:中高风险地区来青人员,要主动报备,配合隔离管控、核酸检测等疫情防控措施……

疫情常态化防控不容松懈,核酸检测报告成为城际穿行必需的“通行证”。而从事核酸检测的医务人员,每天闷在全套的防护服里,绷紧一根弦,与时间赛跑,只为及早出具一份检测报告,助防控,安民心。他们都是普通人,他们也是守卫城市安全的“前哨”。

7点30分,全副武装起来的臧新杰坐到核酸检测窗口前,戴上手套,拿起鼻拭子棉签;高倩走进排队的长龙,提醒检测群众保持一米间距……这一刻,作为普通人的所有牵挂,已被他们抛在脑后。

奔赴“前线”

冬日,凌晨5点,星光还未完全熄灭,市南区大学路的一处人家里,一串急促清脆的闹铃响起,男主人臧新杰一个激灵,还没睁开眼,赶紧伸手摸到枕边,把闹铃按停,生怕吵醒妻子和孩子们。

他蹑手蹑脚地起床,洗漱,然后走进厨房,电饭锅内倒米,煮上稀饭,煎好鸡蛋,放在电饼铛里保温,再把孩子们的水壶里灌满温开水。

臧新杰有两个孩子,大女儿今年读初二,6岁的小女儿还在上幼儿园,早晨照顾她们上学,是一场争分夺秒的硬仗,臧新杰需要在上班前尽力分担一些妻子的负担。等料理好家里的活,他就将奔赴另一个“战场”——核酸检测点。

“是医生就要上‘前线’。”臧新杰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的一名眼科医生,最近他主动请缨,参与医院的核酸检测点轮班工作。

老城区容易堵车,每天5点半,臧新杰就出发了,一般转两路公交车就可以到达医院。不凑巧的是,当天一出门,他错过了门口的307路公交车,只能先坐1路公交车到达台东,转乘4路公交车到新业广场,之后又换乘两次公交车。

“一共转了4次车,今天早上有点波折啊。”跑得气喘吁吁的臧新杰,终于赶在6点50分到达单位,他轻吁一口气,有点担心送孩子上学的妻子,“今天路上这么堵,不知道孩子们都准时到校了没有。”

与臧新杰同时到达医院的,还有急诊科副护士长高倩。今年8月份,她被调到核酸检测点担任护士长工作,最忙的时候,安排完收尾工作,已是晚上八九点钟。

当天临出门前,父母告诉高倩,她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成绩有些“告急”,老师多次给家里打来督促的电话。虽然心里对儿子的学业心急如焚,但是高倩一点也靠不上,从兴趣班到家长会、再到每天的接送,都是高倩的父母代劳。平时和儿子几乎都没有沟通说话的机会。“周末我会跟孩子聊聊……”高倩眉头紧锁,给父母敲下长长的一段微信,又删成一条短讯。

“请主动佩戴口罩,打开实时健康码,如果您14天内有感冒、发热等呼吸道症状,或14天内去过中高风险地区及重点地区的人员请主动告知工作人员……”7点多钟,医院门口的核酸检测点前已排起长队,一个挂在隔离线桩上大喇叭响起,像吹响了无声的号角,窗口内的空气中顿时充斥着紧张的气氛。

各项准备工作齐备,表针指向7点半,像一声出击的哨音,一天的“战斗”就此打响。

“头往前一点——”臧新杰扯着嗓子重复道。穿着防护服,加上面部的口罩、防护罩,虽然臧新杰感觉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正常音量,但是坐在对面的人,依然听不清他的引导。

重复“动作”

接过附有检测人员信息的条码,贴到相应试管上,臧新杰抬起捏在指间的长棉签鼻拭子,以垂直鼻子的方向缓缓插入对方的鼻孔,在鼻腔内短暂停留几秒钟,轻轻旋转三次后,将鼻拭子小心取出,再将沾有标本的棉签放进试管,封盖,按顺序放置好,一次采样顺利完成,可以进入下一步送检环节了。

娴熟地拿棉签、取样、保存……这是一个繁琐又机械的动作,臧新杰每天要重复几百遍、上千遍,不停抬起的胳膊常常酸痛不已。

“不能漏掉一个。”臧新杰手里的动作不敢有半点松懈。曾经有医院因为出现阳性病例,而导致整个医院临时关闭,后果不堪设想。在他眼中,每一支小小的试管,都是一次与隐性风险的博弈。

采样过程中,不断有人询问臧新杰:在哪取结果?核酸检测结果能不能传到手机上?

一位花甲老人坐在臧新杰对面,不断地抛出问题:“什么时候能看到结果?”

“您现在这个时间做,一般下午3点就拿到结果了。”

“能不能12点拿结果?”

“白天一般6到8个小时出报告,夜间的核酸是6个小时出报告。到12点才3个小时。”臧新杰耐心回复着。

“那下午1点呢……”

检测板房内的空气消毒机,以及含氯消毒剂的挥发,刺激得臧新杰嗓子更加干燥了,送走老人后,他感觉整个喉咙都火辣辣地肿了起来,咽点儿口水都疼。这时,一天的工作刚刚进行了1个多小时。

为了减少上厕所,医务人员一旦穿上防护服都不会喝水。一方面是因为上厕所,身上这套防护服就会报废,心疼浪费;另一方面,如果去上厕所,穿脱防护服加上如厕的时间,怎么也得20多分钟,就得有别的同事补上这个岗位。有时候看看窗口排队的人群,那种紧迫感任谁也无法离开片刻。

从早上7点半到中午12点,4个半小时里,臧新杰滴水未进。

臧新杰体重接近180斤,长时间坐着,他的腰开始酸胀。防护服不透气,能清晰感觉到自己的汗水顺着脸颊、鼻头、颈部、前胸、后背不停往下流动着,和防护服摩擦的皮肤起满了湿疹,奇痒无比;积在鼻唇部的汗水,让人瘙痒不适,又不能用手去挠,只能努动着嘴将汗水呡掉。

好在此时已是冬天,回想是夏天那会儿,只是结束半天的工作,从事核酸检测的同事们个个像是水里捞出来一般,大家打趣说:“家里刚洗出来的衣服都比这干吧。”

排队等待中,总有人因为时间的拉长而变得易怒,也有人因健康码一下变成黄色而过度焦虑和紧张,这些都会导致他们突然情绪爆发,指着医务人员大骂、摔凳子、踢门……

“我要报警!”

中午12点,臧新杰迎来短暂的一小时午休。

“昨天吃的是肉夹馍,今天换花样了。”臧新杰跟高倩开着玩笑,脱掉防护服的他走进临时板房休息室,已是12点20分,一张长条桌子上,是大家的午饭:一个个塑料袋里装着俩圆圆的葱油火烧。

为了节省时间,午饭对于从事核酸检测的医务人员来说,都是能凑合就凑合,一两个火烧或者肉夹馍就是一顿饭。

用了不到10分钟时间,臧新杰吃完火烧,打开随身携带的保温杯。虽然口渴得要命,但臧新杰也不敢喝个痛快,只能望“水”兴叹一番,稍微啜几口,湿润一下干裂的嘴唇。

每天,他只能在下午值班结束后才能放肆喝水,但是补水时间也要控制在晚上9点之前,不然夜里总起来上厕所,就影响睡眠了。

新闻推荐

薛小琴委员:开展东西部协作 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薛小琴委员建议,希望借助与青岛市开展东西部协作的有利机遇,加大对职业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一是派遣职业学校教师到青岛...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前哨 核酸检测员的一天)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