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钟闻廷
这是一个满街汽车穿梭的时代,但有一群骑士却执着爱着最古典的摩托车。近日青岛第一台正规手续的哈雷摩托车到了报废期,骑士们为它举办了告别仪式,哈雷骑手这个有些神秘感的群体进入人们的视野。在青岛,有哈雷车主500多人,年龄从20岁到50岁不等。他们不是横行在深夜大街上,骑着车身七彩闪光轰鸣炸街的“鬼火少年”,也不是那种老派美国西部电影中穿流苏皮衣、大马靴的大肚中年牛仔。他们各有各的故事,但对机车的热爱让他们跨越年龄和职业成为骑友,一起在路上。
400万买五辆哈雷
骑行成灵感源泉
赵敬锐是一位资深室内设计师,周身环绕着艺术家气息,身材也保持得非常好,并不是印象中美国电影里骑哈雷的中年油腻男。
从事艺术相关工作,也并不像想象中的艺术家一样随心所欲,反而是高度紧张的工作节奏使赵敬锐养成了严谨的性格。“几点起床洗漱、几点准备开会、几点拿出设计初稿,都需要精确到分钟的规划。”赵敬锐形容自己的工作氛围就像作战一样严肃、紧绷,容不得半点马虎,甚至为了全身心投入到设计中,他会“主动闭关”。“就像僧人修行要远离纷扰一样,我会把手机等一切电子产品锁进抽屉,让自己完全沉浸在创作当中不受干扰。比起电子产品,宁静而活跃的大脑才是设计师最宝贵的财富。”
每完成一项作品之后,赵敬锐最喜欢的放松方式就是骑行。“那是一种全然不同的状态。我可以完全让自己的脑子放空,只专注于骑行这一件事,保证自己的安全,然后去享受周围的风景。”约上三五好友,骑上心爱的哈雷,沿着岛城的海岸线兜兜风。
“这种感觉就像你今天忽然很想听一首歌,或者很想去一个餐厅吃饭,又像小时候一定要吃到喜欢的冰激凌,忽然特别想骑车,无论骑到哪儿都行,哪怕下雨也要骑”。说到为什么喜欢骑机车,赵敬锐觉得骑行时自我放飞的自由状态,是他最放松最享受的时光,也是缓解压力、寻求创作灵感的最佳方式。“从事了多年的艺术设计,也会遇到瓶颈,我要突破创作瓶颈首先就要突破自己,作品出不来时就去征服一千多斤的重机车,回家就觉得一身轻松,人生好像也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难关。”
赵敬锐从2016年开始购置了人生第一台哈雷“路王”,之后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每一年都购置一台新的哈雷车,2020年的哈雷CVO价值六十五万元。赵敬锐估算一下自己这几年花在摩托车上的钱也有四百多万了。“钱是我自己凭本事赚的,尽情地工作、放肆地玩耍,我喜欢这样浓烈地活着。”赵敬锐满足地给记者展示他手机中摩托战队的照片。
车重一人难扶起
为安全编队骑行
赵敬锐是江苏人,自青大毕业后大部分时间在青岛生活,渐渐融入了青岛的生活氛围,结交了一帮志同道合的山东兄弟。“喜欢机车的人都很有个性,虽然看上去一个个骑着大摩托酷酷的不怎么好相处,其实一旦成为朋友,那都是能交付后背的过命兄弟”。
哈雷的骑行通常是几辆车组成车队一起出发。“哈雷摩托车再大,对比汽车来说还是小的,组成车队就会形成更大的目标物,更容易让来往的汽车和行人注意避让。另外,一辆哈雷重一千斤左右,一个人在路上一旦发生什么危险的话,身边没个帮手车都扶不起来;最后就是分享感,骑车是将身体融入大自然的过程,不是赶路,而是在行进中去感受阳光微风、感受一路风景,大家不用言语就能彼此理解,真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赵敬锐向记者解释,这种“编队骑行”也是国际骑行标准,因为编队行驶,汽车也不会贸然超车,会造成追尾、侧面剐蹭等危险。
闲暇之余骑手们会在市郊沿海组队骑行,赵敬锐时常因为设计室的工作太忙,错过了很多兄弟们的邀约。“时间长了不骑车就像烟民时间长了不抽烟一样,是会心痒痒的。”心痒难耐的时候赵敬锐干过一个在圈内公认很牛的事,他从上海骑摩托车一路骑到了西安。当时工作原因要去西安出差,身在上海工作室的赵敬锐就开始惦记提前两天出发,骑摩托车过去,彻底过一次瘾。于是赵敬锐和一位朋友一起踏上了征途,比起坐飞机直达目的地,骑车是用车轮丈量了每一寸未知的土地。他们还在陕西境内的大山里迷了路,在村子里吃了一碗一块两毛钱的凉皮后再出发,迎着夕阳看到山脊被落日染红的画面,觉得自己就像电影里征服世界的牛仔,那一刻竟有些热泪盈眶了。
赵敬锐虽然从事艺术工作,骨子里豪爽又仗义的性格让他成为哈雷圈子里受人尊敬的大哥,经常策划组织一些线下聚会。“我享受安静,也喜欢热闹,我更愿意把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聚到一起,大家不要只是在朋友圈里点点赞,出来见面触发各自的生活灵感,也会传播各自领域内独特的美好和文化。”这些年赵敬锐从机车聚会出发,还衍生过机车雪茄聚会、机车摄影聚会等等,“有趣的人不分年龄和职业,大家在一起的时候互相交流,氛围特别好”。赵敬锐认为骑哈雷并不完全是为了“追求刺激”,而是经过时间沉淀之后,和老朋友在一起共进退的那种集体情谊。
好马还需配好鞍
一身行头价不菲
当骑手们纷纷跨上车,点上火的那个时刻,发动机的轰鸣使他们全身的血液开始沸腾,鸡皮疙瘩也起来了。赵敬锐至今难忘刚骑上第一辆哈雷时的内心狂喜。不过骑机车并不是跨上座驾猛轰油门就完事,骑士需要花时间耐心地去学习机车的基础构造,熟悉它的性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还要讲究骑行时的穿着搭配。
赵敬锐告诉记者,对哈雷迷来说,拥有属于自己的哈雷摩托车仅仅是一个开始,而一套专门的骑行服饰,印有图案或者带流苏的皮夹克、富有弹性的紧身皮裤、皮靴、皮带、头巾、帽子,对每一个新的哈雷车主来说,更像是脱胎换骨的一个仪式。“好的靴子没有想象的那么热,厚实的衣物也是为了防止骑车时发动机烫到腿和脚踝。现在的网红时代,很多姑娘可能穿件短裙就骑车了,如果出现意外倒车和摔车,其实是非常危险的。”
另外,骑行时戴的头盔也很讲究。赵敬锐说,“比起欧美人,亚洲人的体形普遍小一些,所以小盔体对于穿着和车型的搭配在比例上就会很协调。如果长途摩旅的话,就建议包裹性很好的全盔配面镜,保证更好的安全性。”
比起讨论品牌,赵敬锐更注重机车的风格搭配和背后的文化。每个品牌和车型背后都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使用环境,回到那个年代的历史中,了解当时的人们喜欢在什么环境下骑什么风格的车,是非常重要且有趣的。比如他个人最喜欢“阿美咔叽”风格的服饰,简单来说就是美式休闲装。赵敬锐曾花十万元买过一件这种风格的皮衣外套,哪怕懂得的人很少,但是也阻挡不了自己开心。“有时候花钱买的并不是物品本身,而是‘心头好’,只要自己内心欢喜就是值得的。”
对于哈雷车主来说,对车的改装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护杠、排气、射灯、音响等等,能改的地方很多,花钱的地方也很多。“就像有人能花20万改装一辆国产夏利汽车一样,人为了心头好是啥都能干得出来的。”赵敬锐笑着说。当然一切改装都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在合法的范围内改装,每个地方的法规要求也不一样,一定要研究好政策和安全性再动手,否则交警会勒令拆除。赵敬锐觉得,骑机车一定要抱着对生命的敬畏,在规则允许的状况下去彰显个性。比起单纯地耍帅,他更希望通过机车来将自己的性格锻炼得更加稳重、成熟。
发扬骑士精神
合伙捐助福利院
张晖在青岛哈雷圈里算是另类的年轻人,他最烦别人称呼他为“哈雷大哥”,“我是听重金属音乐玩说唱的小哥哥,我也是有咖啡师执照的咖啡师,还是个开民宿的小老板,其实我最重要的工作是个建筑设计师,当然你也可以叫我玩滑板的青岛王一博。”张晖如此介绍自己。
张晖从高中开始喜欢摇滚乐,省吃俭用买唱片,还一度梦想成为摇滚乐手。学生时代的张晖就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再叛逆的青春期也没有耽误学习成绩。“我虽然是个80后,但有很多00后的爱好,滑板、说唱、动漫都是我的爱,所以我骑哈雷的时候也像中学生似的穿连帽衫和板鞋。谁规定的骑哈雷就得穿大流苏皮衣大马靴啊。”
张晖喜欢穿着oversize的套头衫跳街舞,也曾留起长发,在摇滚节奏里和大伙一起摇摆。过了而立之年,很多人都开始稳定下来,而这种“稳定”又是相对的。有人放弃了自己所有的喜好,专注于投资、应酬、变得油腻;有人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保持旅行、健身的习惯,追求时尚、学习更新的社交活动。张晖明显属于后者。
同时干着好几份职业的张晖精力似乎无穷无尽,私下里还组织了一帮志同道合的年轻人组成了哈雷NOX兄弟会。“骑哈雷的人很多都长得人高马大,再加上大摩托在身边轰鸣,好像总会显得凶巴巴的难以接近,其实我们也是一群总想着贡献社会的好青年啊,”张晖笑着介绍他的兄弟会,“我们的兄弟会就是一帮能玩得到一块儿的朋友,大家年龄都不大,又都很有性格,所以我们没有会长、副会长这种等级的划分,大家就是一起玩。”
当记者问起都玩些啥时,张晖自豪地说道:“那肯定得玩点有意义的事。除了骑行,我们最骄傲的事情就是从2019年开始每年都捐助一家福利院,从最初的五六个人参与,发展到去年的一百五十多人参与,有人捐几千,有人捐几万,总共捐了十多万的现金和一些学习生活用品。”
据张晖介绍,那家福利院本身也是公益的,里面有二三十个残障孩子,家庭都比较困难,所以院长一分钱也不用他们交,管吃管住还教他们生活技能等等。张晖和朋友们最初也是从网上看到了这家福利院的故事,经过核实情况之后决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帮他们。“当我们一百多个人往福利院里搬物资的时候,我好像见到了一种纯粹的骑士精神,我们不只是玩命的硬汉,也是喜欢帮助别人的暖男。”
反感任性飙车
真酷不靠速度
张晖虽然早已结婚生子,但骨子里不安分的血液,还像个少年一样蠢蠢欲动。“我不多尝试,怎么能知道我真正喜欢什么。”张晖是个感性有点冲动的人,因为骑摩托车在海南环岛旅行,骑到了万宁天天喝当地的兴隆咖啡,就决定回青岛开一家咖啡馆,不管业绩怎么样起码每天自己能喝个够;在大理旅行喜欢当地的民宿文化,就想着回青岛也开一个;看短视频看到了摩托车特技,就想着也搞个特技吧,研究一顿才发现,中国能把哈雷车头翘起来骑行的特技人不超过五个,“那我成功了就是中国第六强了哈哈”,张晖就如此自信地开始了哈雷特技的练习。虽然有点费车,玩特技还有一定危险性,但不妨碍张晖乐此不疲地投入其中。“万一我天赋异禀,有朝一日能够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哈雷特技大会呢!”
张晖干过更刺激的事是从青岛出发骑行到新疆。“其实也不算完全骑行,因为每个地区的法律法规不一样,摩托车不让上高速的地方我们就拖车,让上高速的地方我们就依法行驶,遵纪守法是骑士的首要条件。”
张晖一行人终于如愿骑过了独库公路,那条著名的盘山自驾公路以坡度大、拐角多而著名,驾驶四轮汽车都非常考验技术,更何况是稳定性远低于四轮车的两轮摩托车。“独库路况比较复杂,大家都保持着低速,前后互相照顾。遇到沟沟坎坎或者需要压弯的地方,前车会伸出一只脚来示意后方队友。那天骑到了下午,耳边只有来自山谷的风声和机车发动机的声音。我望着落日余晖,那种感觉再舒服不过了。”
生活在人流密集的城市,张晖很反感那些为了显得“个性”而不遵守交通规则,在街上随意飙车的行为。他认为骑士应该遵循一套既保障自己安全,同时也关怀他人的骑行准则,核心就是对生命的敬畏,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基础上互帮互助。和伙伴骑行,一定会有细致的规划,领队控制车速,押尾的车注意队形。所谓“骑帅不骑快”,不能因为谁的车性能好就先飞。
为了减少对居民的干扰,他们会避开城中心选择海滨或者城郊骑行;每当考试季,他们约好不出车,给孩子们尽可能安静的环境。骑行中遇到汽车给相对小型的摩托车让道,他们会给司机竖起大拇指以示感谢;路上遇到其他骑士,也会招手或者点头示意。新时代的骑士们,不再将速度视为骑行的最高追求;他们在释放自己的激情与个性的同时,也关怀着共享城市空间的其他人。
“现在城市节奏太快了,可能比摩托车还快。”张晖和赵敬锐们想做的,只是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氛围下,给自己一个自由的空间,去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都说摩托车危险,但明天和意外谁也不知道哪个先来,人生本来就无常。比起年少时追求刺激飙车装酷,沉淀下来去感受旅途、关怀他人也许才是真的酷。
新闻推荐
本报12月8日讯6日晚,李沧交警火车北站中队在渠源路设卡夜查,当晚10时许,一辆苏F牌照的银色长安轿车驶入查车点,民警要求驾驶...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