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院长董蒨。12月16日,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励暨科技创新大会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小儿外科教授董蒨获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董蒨1963年出生,在小儿外科领域精心钻研40载,对小儿肝胆疾病、小儿胆道扩张症胆道癌变机理、小儿恶性肝脏肿瘤的治疗研究有很深的造诣。2021年4月,他确定为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董蒨说,其实在自己还没有出生时就与青大附院结缘了。在其母亲怀孕期间曾患有卵巢肿瘤,当时就是在青大附院治疗,最后他也在青大附院出生。“从医,可能上命中注定的事。”作为小儿肝胆外科专家,董蒨已经挽救了无数孩子的生命,在这些孩子中,有两位小朋友让他印象深刻。在董蒨50周岁生日当天,一个紧急电话让他取消了所有计划,迅速赶回手术室。一个4岁女孩在爸爸倒车时被车轮从肚子上轧过,肚子因充血高高隆起,危在旦夕。CT显示,她可能肝脏受损,但具体伤情如何,不得而知。手术台上,打开患者腹膜的一瞬间,血液直接喷到了天花板上,各种伤口、断裂层出不穷,才修补动脉伤,又发现了静脉伤……这让董蒨遇到了史无前例的困难。
董蒨说,经过数个小时的手术,患儿出血达3700毫升,相当于全身的血液换了4遍。最终把孩子从鬼门关救了回来。后来他才发现,车轮碾过女孩肚子时,肝脏被后面的脊柱隔断。但这样的伤势,却被肝脏前叶挡住,刚一打开腹腔是看不到的。后来,他开始思考,能否有一个系统,让医生在手术前就知道哪个内脏、哪根血管出了问题,而不是打开腹腔临时一个个去找。
经过不断思考和试验,董蒨团队将临床创新与技术开发相结合,在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海信集团团队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董岿然教授团队的大力支持下,研发出海信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CAS)和海信外科智能显示系统(SID)。这两款产品属于国际首创,海信CAS通过计算机系统数据分析,呈现肝脏及全方位病变情况,使手术视野由原始的二维CT平面图像自动转换成三维立体图像,为确定最佳手术方案“精准导航”。同时,主刀医生借助海信SID,可以灵活手势控制大屏幕的三维肝脏图像,完成转动、手术导航等任务,使复杂的手术变得精细、准确和完美。
2019年,又一个不幸的4岁男孩被越野车轧过肚子,和7年前的小女孩几乎一模一样,他的左、右肝之间后面几乎全断了。但这一次,董蒨不再慌了。男孩的CT数据传到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里,15分钟内,三维重建就传到了手术室。精准的手术规划后,董蒨胸有成竹地拿起手术刀,一开腹就直奔主题……因为伤情尽在掌握,医生不再紧张困惑,抢救效果明显提高,孩子也安然度过危机。
新闻推荐
青岛新世纪市北学校五年级二班徐子洋今天早上,我一睁眼就看到窗外乌云密布,不由叹了口气,心想:看样又要下雨了。随着乌云越...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