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徐抒彦
近日,青岛平安路第二小学以其京剧特色课程荣获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全市仅有5所学校上榜。据了解,市北区一直注重传统文化教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校园。京剧、书法、国学经典……丰富的校园文化和多彩的课程,为市北学子们打造出一个个精美的传统文化课堂。
京剧进校园
感受国粹魅力
在青岛平安路第二小学校园里,随处可见穿着戏服的小学生练身段、摆姿势,悠扬的京剧唱腔也不绝于耳,委婉动听。作为一门特色课程,京剧已经成为了平安路第二小学的一张名片,生、旦、净、丑各个角色特色分明,使得整个校园都熠熠生辉。
据介绍,青岛平安路第二小学面向全体学生创设特有的“京剧”学校课程。学校在三至六年级整合音乐课开展京剧进课堂活动;利用间周的课程超市时间,以级部为单位开设“京剧”学校课程;同时开设了“雏鹰艺术”京剧社团,创建京剧实践活动基地。丰富的课程设置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基本的戏曲知识,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
学生张茹涵说:“我们经常参加学校开展的京剧活动、京剧社团,还有很多专业的京剧老师来教我们,我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京剧。一些有名的京剧选段,我都学会唱了。”
据了解,市北区一直注重传统文化教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校园。硬件上以校园文化“五大元素”中的传统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让每一面墙壁起到育人功能。软件上从国学诵读到“我们的节日”,从特色课程到思源德育活动,多维度多渠道踏踏实实进行着传统文化教育。
品读国学经典
探寻精神之源
“读书是我最喜欢的事情,我平时读的最多的是历史类的书籍。”青岛北仲路第一小学四年级学生刘羿辰说,“其中在众多的历史人物中,我最佩服战神霍去病。他是历史上第一位封狼居胥的将军,他英勇果敢、善于用兵,一生中三次深入匈奴、直击王庭,为汉朝的疆域扩张立下了赫赫战功,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是他一生光辉战绩的写照!”
漫步在北仲路第一小学校园,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阅微亭、国学墙、二十四孝故事、小夫子学堂等,吸引了每个人的目光,教学楼前的许愿树作为孩子们心中的自律、自省之树,更是令大家眼前一亮,驻足观赏。
据了解,青岛北仲路第一小学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国学诵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凸显即校园文化、课程融合、“互联网+”、经典阅读、阵地建设等五个链接,在传统文化课程的浸润中努力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优秀人才。
妙笔来生花
校园飘墨香
传统文化的教育体现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对学生耳濡目染,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操场围墙上学生的书法作品,就是青岛重庆路第三小学一张张最具特色的名片。走进教学楼,学校以“妙笔生花”“指尖传承”“唐风古韵”“翰墨传薪”四个主题贯穿学校环境文化建设。
“我很喜欢练书法,写书法的时候能够让我摒除杂念,宁心静气。”重庆路第三小学五年级学生王梓涵说,“学校每年都举行书法比赛,我和同学们都积极参加。”
据了解,重庆路第三小学的特色课程从单一书法特色致力于以“1+x”为主要内容的“新六艺”课程体系的构建,将书法与礼、艺、体、技、数六个领域的课程相融合,凸显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精品化。学校每年承办市北区“重三杯”中小学师生现场书法比赛,鼓励学生们学习书法,热爱传统文化。
新闻推荐
半岛全媒体记者邱云通讯员韩瑞胜油画产业作为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的特色产业之一,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