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青岛 今日即墨 今日胶州 今日平度 今日莱西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今日青岛 > 正文

青青之岛 垃圾分类精彩“分”呈 本报联手市城市管理局启动“垃圾的旅途”主题体验活动推动习惯养成助力“双碳”目标共建美好家园40名晚报小记者全程参与

来源:青岛晚报 2021-12-20 07:14   https://www.yybnet.net/

青青之岛,“分”享美好。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也是一座城市文明的标尺。为进一步推进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推动城市品质提升、生态环境改善、形成绿色生活方式,12月19日,由青岛市城市管理局、青岛日报报业集团主办,青岛晚报承办的“垃圾的旅途”主题体验活动,在市南区观星广场垃圾分类宣教中心正式启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分类投放后,最终去哪儿了?如何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市民关心的这些问题,都可以从这次“走心”又创新的“青岛垃圾分类全链条”深度体验之旅中找到答案。

首发体验团出动

直击垃圾分类“全链条”

本次活动首发体验团成员是来自青岛晚报小记者团的40名小记者。寒冷的天气挡不住孩子们对垃圾分类的好奇心与热情,他们早早就拿好纸笔,摩拳擦掌,蓄势待发。

“垃圾的旅途”主题体验活动启动仪式上,青岛晚报小记者代表聂志柔宣读了《垃圾分类我在行动》倡议书。“青岛是我家,人人都爱她,让我们,大手拉小手,一起来爱护我们的家园。”稚嫩的童声坚定而有力地发出“绿色倡议”:“垃圾不落地,城市更美丽,垃圾分一分,城市美十分。”

垃圾分类要从娃娃抓起,进而带动一个个家庭。青岛晚报执行总编辑于吉争为首发体验团的晚报小记者代表授旗。随着青岛市城市管理局垃圾分类办公室负责人宋霁宣布活动正式启动,首发体验团踏上了“青岛垃圾分类深度体验之旅”,第一次现场直击生活垃圾从分类投放到分类处理的全过程。

观摩“小区模范生”

人人都是垃圾分类“行动派”

“《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自2020年1月6日起施行,明确城市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别对应蓝、红、绿、灰四色收集容器。”在市南区观星广场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工作人员为小记者们系统地讲解了垃圾分类的基础知识,一边讲一边提问。“可回收物与其他垃圾有何区别?”已经有一定垃圾分类经验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答。体验区里,工作人员带着孩子们做起了有趣的垃圾分类小游戏,寓教于乐中,潜移默化地巩固了垃圾分类知识。

随后,体验团乘车抵达市南区浮山湾花园,在垃圾分类厢房和小区门口,现场观看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实际情况,并观摩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收运分类作业演示。小记者们迅速进入角色,开启“提问模式”。“垃圾收集车在收运垃圾前,在地上铺的是什么?”“这是地垫,在将垃圾桶的垃圾倒入垃圾车的过程中,可以避免撒漏,防止对地面造成二次污染。”市南区城市发展有限公司湛山环卫站的工作人员解释说。“有害垃圾乱丢会有什么后果?”“有人把垃圾混在一起扔怎么办?”……孩子们的问题五花八门,负责讲解的市城市管理局垃圾分类办公室工作人员耐心地一一解答。

看到“模范生”演示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的“规范动作”,小记者们大开眼界,一边听着讲解,一边忙着记录。孩子们纷纷表示,要做宣传垃圾分类的“环保小卫士”,向家人和小伙伴们讲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及如何正确地进行垃圾分类。这次沉浸式体验,也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环保的种子”。

走进垃圾处理厂

实地见证生活垃圾“变身秀”

分类收运的垃圾去了哪里?这些垃圾又是怎样被处理的呢?带着这些问题,体验团来到了本次“垃圾的旅途”主题体验活动最后一站——娄山河物流园区,实地观看市区生活垃圾分类转运情况和餐厨垃圾处理情况。

在青岛市固体废弃物处置有限责任公司滨海路生活垃圾中转站,每天近500辆不同类型的垃圾收集车,将来自市南、市北、李沧三区和崂山区部分区域的生活垃圾运到这里。目前该中转站日均转运生活垃圾3000余吨。卸料大厅共有19个泊位,其中厨余垃圾专用泊位5个。垃圾收集车进入卸料大厅,按类别将垃圾分别倒入指定泊位的卸料口,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在转运容器里,经过压实器压实,再分别进行转运。“背”上这些大容器罐的垃圾转运车的目的地,是生活垃圾终端处置设施。

“这个中转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备、设施最齐全的垃圾中转站。”在中转站沙盘室,滨海路生活垃圾中转站党支部书记张薇通过沙盘详细讲解了整个转运流程。小记者们走过生活垃圾知识长廊,来到了中转站中控室,透过玻璃,第一次看到卸料大厅的作业现场。颇为壮观的作业场景,让他们深深感到震撼。

离开生活垃圾中转站,体验团来到隔壁的青岛十方餐厨垃圾处理厂,实地见证“餐厨垃圾变沼气”的过程。该处理厂采用“预处理+厌氧发酵”技术,目前一年能处理7万多吨餐厨垃圾,可产生400多万立方米沼气。除了展示生产流程外,这里还设置了展示台,实物展示餐厨垃圾处置成品,帮助小记者了解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途径。

“原来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需要这么多环节,我家以后一定会做好垃圾分类,少给垃圾处理‘添乱’。”“这次体验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垃圾分类的新知识。”“餐厨垃圾最终可以变成沼气,做好垃圾分类很重要!”不一样的“沉浸式体验之旅”,让首发体验团的孩子们对生活垃圾分类有了更深入、更直观的了解。有趣又有意义,“垃圾的旅途”主题体验活动将持续开展。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建设美丽青岛,一起加油!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董真高静文栾丕炜摄影徐常青

■小记者感悟

“干货满满”体验团收获多多

丰富的行程,干货满满的讲解,小记者们全程认真听讲,积极提问,大呼“收获颇丰”。

“我们在垃圾分类宣教中心看到了一组数据:一些普通垃圾,如塑料瓶、易拉罐等,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能降解。而一些不易降解的垃圾,如玻璃瓶,甚至需要500年左右的降解时间。”辽源路小学的孙东昊说,这次体验活动让他意识到,必须要做好垃圾分类,保护好环境。

太平路小学的于玥涵也有很多感触:“通过这次活动,我知道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学习了垃圾再利用的神奇过程。我也感受到了环卫工人的辛苦。希望大家都不要把垃圾扔到地上,这样也可以减轻环卫工人的负担,我们的环境也可以更美丽。”

“垃圾分类是一场生态革命、文明革命,也是思想观念和治理模式的变革。青岛市是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之一。当听到全市生活垃圾日产生量超过1万吨的时候,我真的惊到了!我们要减少垃圾,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逐步养成‘减量、循环、自觉、自治’的行为规范。”来自53中的小记者朱明昊说。

新闻推荐

“云端”相聚打造“永不落幕的线上展” 2021日韩(青岛)进口商品博览会(线上展)开幕

12月17日,2021日韩(青岛)进口商品博览会(线上展)正式拉开帷幕。本届博览会为期2天,以“聚合联动、赋能未来”为主题,创新“线上...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久旱逢甘霖!2021-12-20 01:46
评论:(青青之岛 垃圾分类精彩“分”呈 本报联手市城市管理局启动“垃圾的旅途”主题体验活动推动习惯养成助力“双碳”目标共建美好家园40名晚报小记者全程参与)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