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会议昨日在武汉召开。会上中国足协宣布,2018赛季中超U23出场人次必须与外援出场人次相等,首发需要有1人,不过全场比赛必须有至少一名U23球员在场的规定并没有出现。另外足协还宣布,2018赛季中超联赛将全面试用视频助理裁判,同时要求各俱乐部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逐渐实现俱乐部名称的中性化和非企业化。
俱乐部平静接受U23“新政”
中国足协职业联赛理事会执行局局长马成全介绍了2018赛季中超外籍球员、U23球员的报名、出场规定:每场比赛11名首发球员中至少有1名U23球员;外籍球员的累计上场人次不得超过3人次;U23球员的实际累计上场人次不得少于本队外籍球员实际累计上场人次。如违反以上规定的球队,该场比赛按弃权处理,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还将视情节对该俱乐部做出进一步处罚。马成全介绍,中超俱乐部外籍球员全年累计报名最多6人次,同时报名最多4人。
事实上,这项规定并不是大家所说的“新政”,早在2017年5月24日的时候,中国足协就已经通过官网发布消息,通知各俱乐部做好准备,当时足协的要求是从2018赛季起,中超、中甲联赛俱乐部在参加中超、中甲联赛、中国足协杯赛的过程中,各俱乐部整场比赛累计上场比赛的U23国内(港澳台除外)球员,必须与整场比赛累计上场比赛的外籍球员人数相同。最终,12月22日在武汉正式颁布的规定与5月24日下发的通知是完全一样的。
多数俱乐部老总对“新政”的出台反映比较平静。一位俱乐部总经理就表示:“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原来以为会对U23出场球员进行明确的规定,但现在看并没有,至于U23球员累计出场人数的要求,在足协今年5月份出台通知后,俱乐部就已经开始准备了。”谈到如何使用U23球员,一家北方俱乐部负责人这样表示:“我们至少会派上一名U23球员成为主力,甚至是让两名U23球员首发,然后再通过换人完成总共三名U23球员出场的规定。这样,外援人数也可以保证有三人出场。总之,不管有没有联赛新政的要求,我们都会尽可能给年轻球员出场机会。”中国足协党委书记杜兆才介绍中超“新政” 新华社发
4种情况可进行视频回看
本次会议确定2018赛季中超联赛将全面试用视频助理裁判(VAR),会议也明确了可以使用视频回看技术的4类条件:进球;点球;直接红牌(不包括第二张黄牌);纪律处罚对象错误(罚错人)。
中国足协裁判办公室主任刘虎介绍,中国足协VAR培训工作自2017年10月启动,目前已进行6期培训。经过近4个月的培训,预计2018年2月,接受过培训的VAR裁判将获得国际足球理事会认证,为中超联赛顺利应用VAR技术打好基础。刘虎还表示,裁判办将在2018赛季继续邀请外籍裁判执法中超联赛,使其常态化。
要求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
目前中超和中甲各俱乐部的名称一般都有赞助商企业名称,很多俱乐部还经常更换赞助商,对此足协要求大力推动俱乐部名称中性化,希望各俱乐部加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逐步优化股权结构,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逐渐实现俱乐部名称的中性化和非企业化。恒大、鲁能、上港、苏宁……三年后,这些名字或将成为历史。本次会议认为,去企业化可以保持俱乐部名称的稳定,是培育球迷群体和球迷文化的重要基础,也是打造百年俱乐部的前提。对此,不少俱乐部持谨慎态度,主要是担心去掉企业名称,投资商权益难以得到保证。 (综合)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武汉12月22日电(记者公兵、李劲峰)22日,中国足协职业俱乐部在此间举行会议。中国足协裁判办公室主任刘虎介绍了2018赛季举措,其中,中超联赛将全面试用视频助理裁判(VAR),中甲联赛全面推广附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