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足球新闻 中国足球新闻
地方网 > 体育 > 足球新闻 > 中国足球新闻 > 正文

中国足协俱乐部名称新规引热议队名“中性化”,推行需细化

来源:济南时报 2017-12-25 14:19   https://www.yybnet.net/

未来的中超,“鲁能”这样的名称会成为历史吗? 记者谢永亮 摄(资料照片)

“各俱乐部要加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逐步优化股权结构,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逐渐实现俱乐部名称的中性化和非企业化。”在12月22日于武汉举行的2017中国足协职业俱乐部会议上,足协党委书记杜兆才这样表态,他还特别强调,“俱乐部名称的稳定是培育球迷群体和球迷文化的重要基础,也是打造百年俱乐部的前提。”

足协引导政策需细化

其实,这并非相关管理部门首次就推动俱乐部使用中性名称做出相关的政策引导。在2015年3月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就提出了“鼓励具备条件的俱乐部逐步实现去企业化名称,增加球迷归属感,力争打造真正的百年俱乐部”的目标;2016年1月,中国足协又宣布不再批准俱乐部进行跨注册协会的异地转让。不同的是,这一次足协公布的新规中增加了“三年左右”的时限,这无疑让队名“中性化、去企业化”的趋势变得更加明显。但若细细分析,依然会发现这一全新的条款,仍然还有许多地方有待进一步细化。

有俱乐部认为,首当其冲的便是“中性”这一概念究竟应该如何认定?如果按照目前公布的新规来执行,那么不仅“恒大”“上港”这样近些年来新晋崛起的,由投资方直接冠名的球队需要进行更名,就连拥有超过20年历史的“国安”“申花”“鲁能”这些陪伴无数球迷成长,甚至可以说已经成为中国联赛“招牌”的称谓,也都不能够再在赛场出现(目前相关企业仍处于运营状态),这无疑将会对球迷的情感以及联赛的整体发展产生不小的影响。

此外,新规中尽管有“三年左右”的时间描述,但并未如U23政策那般具体提及如若违规,球队可能遭到的相关处罚措施。这也让“有俱乐部可能因此而故意使用拖字诀”的说法不胫而走。作为联赛的管理部门,在新的规章制度推出之时,将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做一个更加周全的考虑,显然还是有必要的。

俱乐部创收渠道需拓宽

在失去了“冠名赞助”这一大收入来源之后,各家俱乐部所面临的生存和经营压力,必然会进一步增大。如何在现有条件下进一步开源节流,通过丰富的渠道实现有效创收,就是最现实的问题。

中国足协于本月初发布的2016赛季中超中甲俱乐部财务数据显示,商业赞助占到了俱乐部全部营收的64%,赛事收入14%,球员交易11%,政府补助6%,而比赛日门票仅有3%,其他收入2%。由此可见,目前中国俱乐部的绝大部分收益依然来自赞助商,“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在目前联赛竞争越发激烈、内援外援身价依然偏高的大背景下,俱乐部要想实现稳定发展甚至追求好成绩,就必须在进一步加大市场推广力度的同时,努力找到更多有效创收渠道,并且不断提升俱乐部自身的价值和“供血”能力,以摆脱对于赞助商的过度依赖,逐步实现“自给自足”。

中性队名有没有必要?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是一个联赛和参赛俱乐部真正走向职业化的重要标志;实现中性队名难不难?答案也是肯定的,因为各家企业为一支球队所投入的,是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他们追求的也一定是最大化的效益和回报。于是,职业化和商业化,这两个竞技体育赛场上最不可缺少的元素,成了中国职业足球发展道路上最大的矛盾,如何解决?这恐怕还需要足协、俱乐部和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行。(陆玮鑫)

新闻推荐

2018赛季中超中甲U23球员上场人次与外援“挂钩”

新华社武汉12月22日电(记者公兵李劲峰)22日,中国足协职业俱乐部在此间举行会议。中国足协职业联赛理事会执行局局长马成全介绍了2018赛季中超、中甲联赛外籍球员、U23球员的报名、出场规定,要求U23(23...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中国足协俱乐部名称新规引热议队名“中性化”,推行需细化)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