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足协通过其新闻办官微辟谣称,国家集训队参加2019赛季中超联赛的消息不属实。辟谣不是信息发布的唯一目的,还向外界传递出明年中超联赛稳步前进的重要信号,这意味着围绕“国家队踢联赛”话题的讨论就此告一段落。不过,中国足协、中超公司旨在完善中超联赛环境、遏制非理性消费的“盖帽”行动的脚步却不会停下来。26日开始,来自中超各俱乐部的代表将齐聚香河基地,为即将推出的《中国足协职业俱乐部财务监管规程》细则求同存异。
明年中超联赛仍然是16队
不足200字的“辟谣”内容却向外界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那就是此前坊间盛传的“国家队打中超”说法不会成为事实。明年中超联赛仍然保持16队的参赛规模,同时本赛季中超升降级结果保持不变。这意味着,2018赛季中超联赛从始至终都保持了竞争的公平与公正。相关人士称,“到了这个时候,如果联赛发生重大变化,那么首先就可能产生竞争的不公,这对联赛显然会造成伤害。”
尽管“辟谣”之前中国足协从未对有关“国家队打中超联赛”的传闻作出任何官方回应,但相关传闻引起足坛内外高度关注也非空穴来风。早在今年夏天俄罗斯世界杯进行期间,有关“足协及体育管理部门商讨国字号球队打中超”的传闻就被曝出,随即各类猜测性报道接踵而至。而从俱乐部及足球界其他有关方面反映的情况来看,此事的确被体育管理部门提及,相关动议甚至一度接近获得通过。
虽然中国足协对于上述传闻的官方回应仅限于短短的一则官方“辟谣”,但直到2018赛季中超落幕20多天后协会方才作此回应,也足见事情背后各类因素的错综复杂。据了解,中国足协与相关部门此前也曾就相关问题与包括投资人在内的各方进行沟通,类似沟通甚至延续到上周中超年度颁奖大典举行前后。
国字号参加联赛本就“不靠谱”
无论如何,明年联赛规模、赛制保持稳定,这对于尚在发展初级阶段的中超联赛来说是一则利好消息。国际足联有关章程实际上对“非业余足球赛事”暨传统意义的职业联赛有着比较严格的界定,职业俱乐部的产业、商业、公司属性都比较明确,因此将带有非盈利色彩的国字号球队与职业球队融在一起参加职业联赛,是否适宜不言自明。
此外,一旦国字号球队征战联赛,那么球员的征调与归属、竞赛的公平性、赛制的合理性、比赛的观赏性、俱乐部球队的投入力度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也都应运而生,由此还可能产生各种乱象,从而抑制联赛健康发展。应该说联赛维稳也让广大国脚们能够安心留在俱乐部,为接下来的联赛竞争蓄力,为即将开启的亚洲杯征程蓄力。不得不说,包括足协组织国字号球队参加军训在内的各类新举措推出的初衷都是帮助中国足球改善落后面貌。在具体论证和落实过程中,各方还都把“遵循客观规律”放在了比较重要的位置上。
联赛需要保持稳定,但围绕联赛的治理工作可以说“箭在弦上”。26日,来自中超各俱乐部的代表将齐聚香河,为落实中超联赛“注资帽、薪酬帽、奖金帽、转会帽”细则集思广益。为联赛盖上这样“四顶帽子”势必对广大联赛从业者特别是球员的利益产生重大影响,但既定事实证明,烧钱、高薪并没有激发中国足球达到国际一流的水准。中新
新闻推荐
塔尔德利新华社发昨晚,2018年足协杯决赛首回合的较量落下了帷幕。中国足坛的两支老牌劲旅——北京国安与山东鲁能在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