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2017高考状元调查:《公务员家庭占比最高,硕士父母渐增》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份由机构媒体主导的调查收回了40份有效问卷,涵盖了27个省份的文理科状元,获得了数十个数据。其中,父母职业和学历被作为隐性的阶层描述,出现在了标题上。可想而知,对“公二代”的集中讨论随后出现在跟帖和评论里,虽然父母职业只是调查中的众多要素之一。在和大众情绪的互动中,传播已经成为标签选择的过程,“公务员家庭占比最高”一方面能填喂给大众一个简单结论,一方面又能浇一下“阶层论”和“出身论”的社会块垒。调查呈现的信息远比传播标签丰富复杂得多。“公务员家庭占比最高”,“35%的状元父亲为公务员”,既没有呈现出连续性———2015年、2016年两年的问卷显示教师家庭占比最高;也没有呈现出压倒性优势———问卷中还有很多占比将近一半甚至百分之八十因素。“出身论”叙事来自于阶层固化的现实,但其所内含的隐性话语却需要小心。如同论者对现实题材电视剧的观察:《欢乐颂》按资产划分阶层、《外科风云》里按智识划分善恶,呈现了民粹反智识、精英反大众的阶层撕裂倾向。“出身论”叙事里面,一样内藏着一种资源有限、零和博弈的紧张感,内藏着精英阶层挤压寒门学子资源的判断,一种阶层换位而不是阶层扩容的革命式思路。一个向上流动的社会,是容纳力和包容力越来越大的社会,是个人发展空间越来越大的社会。社会由金字塔向棒槌型(两头小、中间大)转型的过程,就是中产不断扩大乃至最终成社会最大阶层的过程,也是社会稳定性和安全感增加的必经之途。现在中产和底层社会的焦虑,是由社会空间没有扩容造成的,并非自身的选择问题,但如果因此,就滋长了“不是你上就是我下”的思路,那等于被这种“不扩容社会”进行了规训,完成了和它思路的合流。从阶层出身评估人的走向,不是今天才有,也不是今天尤其狭隘化。不过“今天”(现代社会)的意义,是在于理顺一种逻辑:问题是打捞下层,而不是把中产阶层拉至下层,把正常当成不正常。(光明网评论员)
新闻推荐
超级II P《鬼吹灯》系列网剧口碑不尽如人意 要讨好年轻人,还是要讲好故事?
近日,两部改编自天下霸唱小说的网剧《河神》《鬼吹灯之黄皮子坟》(以下简称《黄皮子坟》)双双开播,加上不久前亮相的《鬼吹灯之牧野诡事》(以下简称《牧野诡事》),说明市场对超级IP充满热情。但它们的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