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从喧闹的交运售票窗口,接过一张触手尚温的长途车票,坐上舒适的坐席、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是不少市民出门返乡、走亲访友时最珍贵的回忆之一。
然而,伴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持续转型升级,曾无缝对接市民长、中、短途出行需求的道路客运,正逐步从舞台最中央逐渐淡出。
道路客运的萎缩,意味着路线、班次的压减,以及运营、人工成本的提升,昔日的“铁饭碗”,日渐变成“泥饭碗”。面对主业不可逆转的下滑态势,烟台交运集团审时度势,通过合理调整班线、倾斜新生业态、推广定制客运等方式,不断满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需求;同时,旅游、物流、物业产业、汽车服务业等传统领域持续优化赋能,不但为企业转型提供强劲的内生动力,更为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可供借鉴的“交运路径”。
直面“冰点”市场
全面整合促道路客运“破冰”
记者查阅《2020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发现,截至2020年末,全国全年完成营业性客运量96.65亿人,比2019年下降45.1%。2020年,汽车客运情况更加艰难,尤其是疫情防控以来,全国公路营业性客运量同比下降47%,“断崖式下滑”的市场行情已跌入冰点,但仍未见底。
行业持续“探底”,全国各地皆然,烟台概莫能外。原本就充满离愁的客运站,连一声“再见”都来不及说,便悄然门庭冷落。“从2016年开始,每年客流量以10%的速度递减,算到2021年,刚好少了一半。”烟台交运集团经营发展部负责人谭森介绍,支撑了交运集团70年发展的道路客运,历经2000年以来长达15年的集约化经营高峰期后,伴随着交通运输颠覆性的变革,长途客运已被高铁取代,中短途也被更壮大的私家车等群体占领。尤其是去年以来,受疫情影响主营业务停产停业、规范化线路和出租车辆承包经营费用减免,烟台道路客运市场呈现进一步萎缩态势。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交运集团主动求变,持续整合内部资源、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主营业务。占用大量人力、车辆资源的班线客运进行合理调整,将节约的资源适当向通勤班车、包车、旅游直通车、校车等业态倾斜,着力打通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仅以客运业务为例,今年以来,交运集团不断加快线上转型,以机场巴士业务为突破口开展定制客运,实现售检票、电子发票等全流程线上转型;持续开通“点对点、一站式”定制直达返乡返岗直通车,1-6月份,累计承运120余车次、5500余人次;全力做好重点地区旅客转运工作,累计保障4700余车次、1.2万人次。传统业务转型初战“战果”喜人。
在充分“瘦身”“减负”同时,交运集团积极争取政府购买服务,实行公益化运作。8月初,烟台市展开全员核酸检测,接到芝罘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紧急用车通知后,交运集团立即启动应急保障用车调度预案,临时调用60部车辆,选拔出180名以党员先锋为主力的高素质、高水平驾驶员队伍,投入到核酸检测样本运输任务中。集结车辆分赴芝罘区400余个采样点,转运核酸样本至芝罘医院、海港医院等指定检测点,180名驾驶员昼夜一线奋战48小时,运送核酸样本60余万份,全力保障芝罘区全员核酸检测顺利完成。
公益化运作的“大考”,交运集团交出了一份圆满答卷。
聚焦资源整合
多个传统产业加速“腾笼换鸟”
客运产业“破冰”,标志着交运集团传统产业转型迈出关键一步。为盘活产业和资源“大盘子”,近年来,依托自身传统优势,交运集团不断在旅游产业、汽车服务业、物流产业和物业地产“开疆拓土”,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不断提升。
作为交运集团传统的“拳头项目”,自交运集团全面实施改革以来,旅游产业不断聚合资源、整合市场,走出企业、联强共赢,从传统旅游向优质景区经营转移,今年,先后开通了2条以烟台山景区为中心、串联滨海一线主要景区的直通车线路抓住党史学习教育和建党100周年契机,累计组织红色教育培训120批次、服务5600人次。奔驰在通往红色教育基地路途上的“交运红巴”,成为盛夏公路上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今年以来,交运集团从“链条”上着手,多点提升汽车服务业。通过与国网烟台供电公司、国网山东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在充电服务、车辆维修、加油等方面实现战略合作;与市交警支队签订框架协议,推进“考培一体化”基地建设。7月3日,交运集团与烟台国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强强牵手,签署合资建设加油站项目合作协议。合资建设的加油站项目成为服务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的重要载体。
依托与鲁花、龙大、张裕等大型企业合作优势,交运集团整合烟台大型企业物流货源,向特种物流、仓储服务方向发展。与大型电商、商超、政府战略物质管理等合作建立配送中转库,开展货物存储、库存管理、分拣配送等服务;积极向冷链运输扩展,发展生鲜、食品、药品等运输。截至目前,崭新搭建的“交运智慧物流网络货运平台”已上线124部车辆、129名驾驶员,待省税务局批准试点后启用推广;全新启动的张裕京津冀供应链策划项目,上半年已完成北京、天津、内蒙古3地仓库2.3万箱酒品移库。
聚焦商业热点,从“招引”上丰富业态,去年以来,交运集团物业地产改变吃租金的单一模式,用优势位置房产与文化教育、医养健康等长期兴盛行业合作转型,盘活闲置地产,实现“应租尽租”。聚焦商业转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租赁品类,汇通广场C座启动海产品大卖场招商,新增商户33个,出租面积5000㎡,有效克服疫情造成的退租影响。汽车西站加盟北京书香源,盘活现有场地,打造托管教育品牌。投资203万元完成汽车南站站前广场绿地改造,有效提升客流与商流的互动性;承揽多家客户广告宣传业务,完成援鄂医疗队返乡客车设计、加油站形象设计改造等项目,广告收入393万元。
改革刀刃向内
破题项目创新发力爬坡过坎
2021年,是市属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年,更是烟台交运集团自我加码、刀刃向内的“改革突破年”。通过启动“两年减亏、三年扭亏”专项行动,交运集团综合管理水平、盈利能力实现持续攀升。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79462万元,同比增长31%;实现利润总额368万元,同比增加4842万元。19户成员企业完成年初下达的预算进度计划,占考核企业总数达95%。
“改革任务繁重而艰巨,必须要有破釜沉舟、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在复杂的市场环境和严峻的经营形势下,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实现凤凰涅槃,已经成为集团广大干部职工的共识。”烟台交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兵说。“改革的重中之重,是要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发展,从主营业务转型升级、内外资源优化整合、推进组织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苦练内功’‘瘦身健体’,把集团打造成为对战略合作者更有吸引力的‘漂亮姑娘’。”
投资回报率低、部分公益属性突出的业务转型困难,道路客运产业受疫情常态化防控影响迟迟无法恢复正常,物业租赁、武装押运等业务受网购冲击,这是横在烟台交运集团改革大道上一块块扎眼的“顽石”。面对困难,交运人“敢于挑战、敢打头阵”的本色与初心,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个集团领导认领1个亏损严重、扭亏压力大的单位,一对一包干帮扶,并根据包干企业目标完成情况确定个人绩效薪金。率先对集团中层正职建立干部执行力档案、“蓝黄红”三色考核,在成员企业经理层全面建立起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有效激发各级领导干部活力,发挥“领路人”作用。各成员企业通过竞争上岗等方式提拔中层干部29人、降职免职29人。上半年,通过竞争上岗、协商沟通等工作举措,集团整体净减员达247人。新招聘优秀大学生11名,实现了“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工资能增能减”。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着眼下半年,烟台交运集团在爬坡过坎最“吃劲”的时候,坚持目标不变、任务不变、决心不变,集中力量力争完成金融外包服务中心主体建设,全面完成邮储守押业务接收工作;推进网络货运平台建设和张裕京津冀供应链策划项目,力争在江浙沪项目上有所突破;以定制客运业务为突破口,推进整体线上转型;积极克服疫情影响,坚持物业地产“应租尽租”,积极吸纳高品质商户;加快推进汽车服务“考培一体化”基地建设,发挥网络优势,统筹运营市区加油站;根据市场复苏情况,做精红色教育、研学旅行等旅游专项业务。多个创新项目全面推进,将“跳出交运谋发展”落到实处。
YMG全媒体记者 杨健
通讯员 孙永新 李国荣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赵蓓通讯员于庆华贾国敬摄影报道)8月30日下午4点,烟台十中全体师生、校友代表、部分家长代表齐聚学校...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