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是立身之本,就业之基。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稳岗扩岗成为稳就业、保民生的首要任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深入实施烟台市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助劳动者学真本领,帮企业化解人才危机,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营造技能成才的一流营商环境。
“项目制”为万余名
职业技能人员“充电”
葱烧海参、油爆海螺、爆炒腰花、九转大肠、葱烧蹄筋……在烟台市“鲁菜师傅”项目培训班上,亚洲十大名厨、中国鲁菜大师屈浩,为烟台市参训的厨师学员们现场操刀烹饪30道经典鲁菜,传授经验。“真正感受到了大师的‘手艺’。现场演示也让我们学得彻底、学得明白。”现场一位厨师学员受益良多。
“一定要注意鱼身体和尾巴的弧度,这样醒发后才能更灵动……”在莱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项目首期培训实操课上,胶东花饽饽技艺传承人孙雪堂熟练地演示龙凤锦鲤的制作手法。“我的‘锦鲤’经老师一调整,立马就像被注入了生命,变得活灵活现。”学员王萍兴奋地说。
今年,烟台市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项目制”培训,面向人群丰富。针对劳动年龄内有培训需求的各类群体,如企业职工、登记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大学生、退役军人、个体工商户等,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
“项目制”培训紧贴市场需求,注重培训实效,项目设置多样。开展乡村振兴农民致富带头人培训、“鲁菜师傅”培训、医养健康行业领军人才培训、家庭服务业带头人培训、网络主播培训、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培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培训、无人机驾驶培训等。计划培训1万人以上,着力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有效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助推烟台市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校企合作模式培养
近万名“新型学徒”
职工“有前途”,企业才能“有前景”。今年,市人社局健全校企合作平台,着眼企业在职职工技能提升,鼓励企业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使职工在能力提升后能够留得下、稳得住,实现稳定就业和高质量就业。
全面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企业和培训机构“双主体”作用,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方式,组织企业技能岗位新招用和转岗等人员参加新型学徒培训。根据学徒培养的等级和职业(工种),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项资金中,按照培训机构收费标准的60%给予补贴,每人每年不超过4000—6000元,鼓励广大企业、职业院校参与到学徒制培养之中。截至目前,烟台市累计开展新型学徒制培养9086人,服务企业136家,参与院校(培训机构)47家,拨付补贴资金1300万元。
记者了解到,2021年,烟台市继续实施工代训职业培训补贴。企业利用自有场所、生产设备,让职工可以边工作边进行生产技能培训。补贴的适用对象为2021年度新吸纳劳动者的各类中小微企业,以及外贸、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批发零售行业大型企业。按吸纳人数给予每月500元/人、最长6个月的标准进行补贴。
因岗施教累计培训
8.4万农民工
近年来,烟台市深入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为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稳定素质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烟台市已形成政府投资、社会参与、培训与就业相互拉动的工作格局。2019年以来,烟台市累计培训农民工8.4万人次。
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农村新成长劳动力,指导安排其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从源头上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对符合就业困难群体标准的农民工,通过摸底走访,形成有特色的培训服务制度。将培训专业进行科学改进,结合就业困难群体知识水平低、接受能力弱的特点,促进农民工在接受就业创业培训及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学到管用的知识,逐渐成长为业内“行家里手”。
对技能水平单一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重点围绕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提高其择业竞争力;对在岗农民工,围绕烟台市产业结构和企业实际,开展技能提升培训,促进素质就业;对有创业意识和创业打算的返乡农民工,组织开展创业培训,促进创业。在培训内容上,重点围绕烟台市产业和市场需求,特别是适应企业岗位要求,因岗施教、重点解决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和难点问题,培养市场和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YMG全媒体记者 张孙小娱
通讯员 人社宣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汪进东《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隔20年,再次回到教材中,我不禁在想:谁是最可敬的人?7月中下旬,当突如其来的大暴雨席卷郑州,...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