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李楠楠
“自古中秋月最明,且把思念遥相寄”。9月10日起,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烟台融媒中心携手保利发展共同推出中秋节“壹封家书”征集活动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响应参与,其中来自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的大一新生、首登《中国诗词大会》的四川盲人女孩吴幽,用盲文手书一封中秋家书,千里遥寄鲁川两地情。
他乡过节,遥寄相思 9月15日,滨州医学院特殊教育学院中医学(针灸推拿方向)的大一新生吴幽在军训的间隙,在宿舍里用盲文给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家人写下一封中秋家书。与常人不同,吴幽手里拿的笔类似锥子,她的每一笔书写都是一下一下扎进去的,伴随着“哒哒哒”的声音,像打字机一样。
“由于先天失明的原因,我从4岁起就开始离家住校,15年来聚少离多,中秋节几乎很少跟父母家人一起度过。现在我长大了,来到千里之外的烟台求学,今年依然要在他乡过节。”吴幽说,“虽然网络时代,我们可以电话、微信、语音、视频,但我还是想用传统的方式,手写一封家书,告诉爸爸妈妈,我在烟台一切都挺好的,同时写下我的祝愿,遥寄相思。”
不管有没有人看我,我都要开花
吴幽是首位登上《中国诗词大会》舞台的盲人选手。
2020年10月,《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在全国地区进行海选。接到海选通知,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选手、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盲语文组教师谢晓莉立即替吴幽报了名。经历了杜甫草堂现场海选、北京节目组电话复试后,在谢老师一路陪同下的吴幽获得了进入百人团的资格。
“我去了之后如果要看屏幕答题怎么办呀?”参赛之前,吴幽尚有这些担心。然而她却以自己出色的表现,不负众望,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绽放了光芒。
为了走上诗词大会的舞台,她一路过关斩将,成功进入个人追逐赛。虽然最后未能晋级,但吴幽的表现足够精彩。节目中,吴幽有一句话讲得很好:“不管有没有人看我,我都要开花。”一路走来,她以自信大方、乐观开朗的态度,展示着她的才华、热爱、理想与坚持。
完成节目录制后,吴幽又辗转北京、长春、烟台等地,参加三所大学的招生考试。最终,吴幽以全国第七名的成绩被滨州医学院中医学针灸推拿方向录取。
好好学习,实现“行医济世”的梦想
9月3日,吴幽正式成为滨医的一名学子,“心情十分激动,也感到很荣幸。我非常开心能加入滨医这个大家庭,和大家一起度过我人生当中宝贵的大学时光。老师和学长学姐们都很热情,让我倍感温暖。”
“我的梦想是行医济世,滨医是一所很有实力的医学院校,可以帮助我实现梦想。”吴幽微笑着说,“另外,我有很多学长学姐都曾在滨医就读,选择滨医会让我觉得很有归属感。”
开学近半月,现在吴幽正在军训,由于是视障生,他们队列行走都是手挽着手来保持整齐。吴幽歌唱得好,休息时还经常被同学邀请出列唱歌。采访当天,吴幽现场唱了一首《明月几时有》,引得同学们阵阵掌声。
“基本适应了这里,宿舍在一楼,食堂就在宿舍不远的旁边。”吴幽说,“每天早上7点开始军训集合,洗漱后结伴出行,基本没有什么困难。”
生活中的她,乐观开朗、自信大方,师友皆夸她温润如玉、轻灵脱俗。学习之外,吴幽最爱的是诗词与音乐。她喜欢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爽朗开怀,更欣赏苏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旷达豁然。在她看来,诗词文学亦师亦友,是怡情悦性的方式,更给予了她直面困难的勇气。
对于大学生活,吴幽有清晰的目标和人规划:“希望自己能够顺利且较好地完成大学本科的学业,有机会可以尝试考研。希望自己在大学期间能练就独立出行的技能,可以自己走出去看看。”
活动参与方式:
如果您想参与本次活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参与:
1.下载并注册齐鲁壹点APP,在“找记者|上壹点”板块@记者张菁,并留下联系电话。
2.搜索并关注"今日烟台"微信公众号,在后台留言并留下联系电话。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刘洁通讯员陈辉)9月3日-18日,烟台市芝罘区2021年新兵役前集训在烟台城乡建设学校开训,来自12个街道办事...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