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来,烟台一中几经更名,历经风雨,见证了中华民族从饱受屈辱到伟大复兴的历程;一代代的一中人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继承发扬学校优良的教育精髓,肩负造福民生的崇高责任,在这块土地上呕心沥血,辛勤耕耘,用学识智慧构筑知识殿堂,用青春生命揭示人生真谛,成就了“烟台一中”这块优质教育品牌,使之成为山东省首批重点中学和省级规范化学校。
让我们走进烟台一中,透过那些历经风雨的历史风物,为大家呈现情感上、记忆中、印象里的烟台一中。
YMG全媒体记者 栾静 通讯员 张永杰 姜景阳 马欣欣 摄影报道
具有文化气息的现代化校园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学校优化教学环境,加快了校舍改造和建设步伐,建设了有代表性的六边形教学楼等建筑。在众多烟台一中学生的记忆里,“六角楼是别具一格的、充满神奇色彩”。新建了学生公寓、餐厅、体育馆,配套了先进、齐全的内部设施。
烟台一中的校园安静而向上,学校看重文化设施建设,校园处处充满文化气息。宣传栏、评比栏和景观雕塑随处可见,新建了合唱教室、舞蹈教室,楼宇的内廊墙壁全部装修成文化墙,名人画像和格言、优秀校友事迹与画像等,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
2008年,为了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烟台一中接收原教育学院校区,目前学校分高中部、国际部两个校区,学校总占地约7.5万平方米,各类建筑面积4.4万余平方米。烟台一中幸福校区于2020年12月开工建设,是烟台市政府重点民生项目。
学校拥有各学科专用实验室、室内运动场、图书馆、信息化教学系统等现代化办学设施设备,建成了覆盖三校区的大型校园计算机网络,师生通过校园网便可快捷地获取教学课件、校内新闻,进行网络教学,收看网络电视。
物因山水而华,人因山水而灵。站在教学楼举目四望,南山北海、高楼耸立之间,绿树掩映中的烟台一中,依山傍海,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在这座“知识的殿堂,人才的摇篮”里,烟台一中人锐意进取,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古朴又大气的浓厚历史底蕴
如今的烟台一中校园,处处透着安宁与祥和,散发着浓厚历史底蕴,古朴又大气,空气里甚至能闻到浓浓的书卷香。走进校园,你会不自觉地放低声音,聚精会神,渴望像一块海绵,尽情去沉浸在知识的海洋,汲取无穷的力量。
放眼望去,大操场的全塑胶跑道,总让人忍不住去奔跑;操场外围是肆意张扬的法桐;操场以西是体育馆,中间是阔大的餐厅楼,南面是5层高的学生公寓。
操场东面是校史展馆——教学大楼——东、中、西斋——徐承烈图书馆——办公楼、实验楼,从北向南高低错落,依次排列。电教中心、实验中心、阅览中心、艺体中心等一应俱全,学校的各种设施均按国家一类标准配备。
校园里,留给烟台一中学子最难忘的是:终年风骨青翠的片松,不惧霜雪傲然挺立;窗前虬劲的石榴树,年年结出累累硕果;还有高高矗立的白杨、饱经风霜的古槐、激情飞扬的女桢、郁郁葱葱的法桐;亦有随季节次第开放,鲜艳欲滴的各色月季、洁白芬芳的玉兰,图书馆旁边的幽幽丁香……茵茵丛丛的芳草紧紧围在楼前房后,令人赏心悦目。
但凡到过烟台一中的人,都会赞叹这里的古朴和大气。那种将凝重与鲜活、古典与现代巧妙糅合的独特风格,处处体现着以“海文化”为主线的烟台一中文化、以“松树风格”为脉络的烟台一中精神。这里积淀着烟台一中厚德载物的历史文化传承,凝聚了几代烟台一中人不俗的匠心,也在众多烟台一中学子身上刻下深深的烙印。
芝罘中学开办之时,正值“九·一八”日寇侵占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当时全国震动,群情激愤,抗日救国的热情空前高涨。在这种严峻形势的激励下,开学伊始,学校提出“教育救国”的响亮口号,并制定“公、诚、勤、毅”为校训,充分体现出烟台一中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
新闻推荐
孙杰生前照片YMG全媒体记者任雪娜摄影报道6月28日,孙杰倒在了他一生挚爱的税政岗位上,这位烟台税务的“燃灯者”耗尽了自己...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