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
我这辈子酷爱文艺,学校、军旅、地方、业余舞台生涯30多年,其原点就是“烟台一中文娱团”。
1955年,我考入烟台一中。记得开学典礼那一天,阳光明媚,秋高气爽,我首次观看文娱团演出。操场对面的舞台上,浅蓝色百折背景幕镶嵌“欢迎新同学”隶书大金字,光彩醒目。我们刚入学的新生席地坐在舞台前中央,周边被高年级学长围绕,融入校园温暖的怀抱之中。
烟台一中文娱团1953年成立,是老烟台一所普通中学的文艺团体,从诞生起就以高瞻远瞩、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传承原创优秀节目,遵循“名师出高徒”的哲理,从名门大家那里汲取精华。
学校领导大力支持文娱团发展,特委派年轻有为、德艺双馨的数学老师鹿道澄管理。
鹿老师是我校高年级学长,高材生,思想进步,还是当年秧歌队骨干。他兼任文娱团日常琐碎工作,磨破了嘴、跑断了腿、操碎了心,为了文娱团茁壮成长,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在他的热情组织和精心呵护下,同学们深深觉得文娱团好似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鹿老师在我们的心中可称严师和兄长。
文娱团在烟台市历届中学生文艺会演,始终名列第一,卫冕桂冠。在其他学校学子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烙印。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大多数文娱团同学,从初中到高中连续6年之久,历经准专业培训和业余演出历练,天赋加勤奋,多位同学考入文艺高等院校深造。文娱团同学,遍及全国各地,桃李芬芳。
作者:徐东瑜,烟台港建筑设计工程师,已退休。1955年7月至1961年7月在烟台一中学习。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姜晓通讯员李晓平)回里镇坚持党建引领,将产业发展、组织建设、为民服务和乡村治理相融合,不断提升党建...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