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一科主任孙波(中)和香港康复专家李瑞炎教授
中国卒中学会复合介入神经外科分会委员、神经外科主任于云龙(右)做客“健康烟台·名医汇”答疑解惑
本报讯(通讯员 张同强)“我接到儿子被车撞的电话以后,都紧张得无法开车。心里想过各种可能,最后还是要感谢海港医院的医护人员,他们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在海港医院神经外科病房内,今年16岁受伤男孩的父亲对记者说。今年8月份,花季少年因骑摩托车发生车祸险些丧命,被送到烟台海港医院经过12个小时手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的王某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花季少年
遭遇飞来横祸
近日,烟台海港医院神经外科病房内,一名身材瘦弱的男孩躺在病床上,虽然声音还有些沙哑,但是意识已经非常清楚,能够自己吃饭,生命已无大碍。谁能想到一个多月前,这名16岁的男孩竟然遭遇严重车祸,严重股骨骨折、颅骨骨折、颅内大血管破裂出血并脑疝,由此引发消化道大出血及失血性休克,出血量达到人体总血量五分之四,此外还有多根肋骨骨折、腹腔脏器破裂。这个男孩在生死线上一番挣扎后,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这还要从海港医院创伤中心说起。
8月11日晚上,随着一阵急促的120急救电话声响起,有人报警称在幸福辖区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轿车与一辆摩托车相撞,骑摩托车的男子受伤严重。海港医院120救护车迅速赶往现场,将伤者接到医院。据悉,骑摩托车的是一名男孩,今年16岁。一开始男孩王某的神志还算清醒,仅仅是吆喝腿疼得厉害。经过医生初步诊断,王某的右侧大腿存在骨折的情况。于是对其进行牵引治疗,为下步骨折手术做准备。然而情况并没那么简单,过去仅仅一个小时,男孩出现了昏迷状态。
接到海港医院急诊科的电话后,男孩的父亲作为一名20多年驾龄大货车司机的他,顿时手足无措脑子一片空白,竟然连车都开不了。“我就这一个独子,顿时感觉天要塌下来!”一番镇定之后,王某的父亲赶到海港医院急救中心。“当时医生和我们说,孩子的情况很紧急,很严重,很危险。我心里想了一百种可能,默默祈祷孩子能救过来,我家里就这一根独苗……”
多科室联动
启动紧急预案
与此同时,海港医院启动紧急预案,麻醉科、检验科、ICU、骨科、神经外科、手术室、康复科,与患者有关的科室全部调动起来,专家会诊、紧急磋商,整套的治疗方案及备选预案很快制定出来。
然而,抢救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治疗过程中男孩的病情突然加重,出现脑疝昏迷、消化道出血、休克,复查头颅CT显示右侧大量跨窦硬膜外血肿。据悉,脑疝是一种严重脑受压导致的急危重症,患者随时可能死亡,必须紧急开颅手术。但因为男孩是多发伤,手术前已经有休克,而且颅内出血又是大血管破裂导致,所以手术风险非常大。
“当时的情况特别紧急,可以说是救急如救火,由于车祸的创伤,男孩不但有股骨骨折,还因为颅骨骨折导致颅内大血管(静脉窦)破裂出血、脑疝,并由此引发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我们紧急联系了检验科调集浓缩红细胞、血浆等进行输血。”海港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于云龙告诉记者。
手术过程中神经外科、麻醉科多位专家一起上阵,一方面减少出血,另一方面通过药物及自体血回输等方法保证血压,同时检验科及时调拨浓缩红细胞及血浆,各科室全力以赴,终于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12小时抢救
最终保住性命
由于创伤严重,于云龙主任在经过7个多小时的手术才将男孩救过来。经过统计,患者受伤当天因各种原因出血量达到4000多毫升,达到人体总血量的五分之四。“手术中发现静脉窦破裂1厘米,出血凶猛,由于术前已有休克,手术当中血红蛋白最低只有3.2g/l,不足正常人血红蛋白的零头。我从业20多年,遇到颅内静脉窦破裂手术病例一共三次,其中尤以此病人最为危重。术前已经出现失血性休克,很少见。所以手术过程当中非常危险,病情变化错综复杂,可谓瞬息万变,复杂程度高,手术、麻醉、升压、输血、补液等等,各环节出现一点纰漏,孩子都下不来手术台。”
这次车祸也让男孩身上留下多处伤疤,在海港医院神经外科病房内,男孩已经不记得车祸发生时的任何事情。孩子的头部上能够看到明显的开颅手术痕迹,长约40cm,大腿骨处还有一处骨折微创手术留下的包扎点。“因为脑部创伤严重,必然出现一段时间的失忆,现在不到一个月能恢复这么好,孩子的生命力还是很顽强的。”于云龙主任表示。
说起抢救时的场景,孩子的父亲依旧历历在目。在手术室外的父亲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异常煎熬。“从凌晨4点到下午4点,孩子在手术室里面一共12个小时,我想过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没想到孩子现在能恢复得这么好,感谢海港医院的医护人员,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孩子的父亲说。
手术后男孩很快苏醒,但由于病情太过危重复杂,在ICU又历经多日监护,患者病情逐渐好转。14天后海港医院骨科主任孙波针对男孩病情,制定并实施了创伤最小的股骨骨折手术方案,术后恢复顺利,目前已开始康复治疗。
临床康复一体
再创生命奇迹
这几天,男孩看起来精神不错,已经能够坐起来开始慢慢拄拐走路,一个多月的时间恢复如此之快,让人惊叹,可谓再创生命的奇迹。这与该院实行的临床康复一体化工作离不开。在神经外科,康复医师给予男孩及时准确的康复评估,为其制定了具体详实的康复目标:吞咽训练、言语训练等,除了专业的康复训练,还教会男孩家属帮助他翻身,清洁身体的技巧等等,可谓专业又细心。
据悉,2020年5月励建安院士工作站烟台海港医院分站成立。同时在励建安院士、李瑞炎教授大力倡导下,开展临床康复一体化工作。目前该项工作已开展一年多。参与的临床科室涉及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骨科、普外科、老年病科、内分泌科、呼吸科、消化科、心内科、五官科、肿瘤科、妇科、眼科等多个学科,服务患者3000余人。使患者一入院不仅能接受到临床疾病的病理治疗,还能在第一时间得到了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大大提高。
据了解,目前烟台海港医院的目标,就是要把康复医学科打造成一个与国际康复水平接轨的现代化康复团队,把烟台海港医院临床康复一体化的康复模式做好做强,使有康复需求的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尽享美好生活!
精益求精
打造一流团队
16岁男孩有惊无险渡过难关,算是捡回一条命。这背后与海港医院整个团队的努力付出分不开。一台手术,诠释了海港医院各相关科室团结协作、精益求精、仁爱关怀、奋发有为的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以品质医疗守护生命健康”的使命担当!
众所周知,大脑是人体最精密的器官,结构复杂,分区精细。手术刀下的战场只在毫厘之间,稍有损伤,轻则功能缺失,重则危及生命。神经外科也因此成为最具挑战、最高难度的医学领域,“精益求精”这四个字在神经外科体现得淋漓尽致。16岁男孩脑部受重创的手术对于每一名神经外科医生来说都是一次挑战,手术的成功源于整个团队对生命的尊重,对专业精进的持续追求。烟台海港医院神经外科在于云龙主任的带领下,勇闯生命禁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于云龙团队救死扶伤的案例不胜枚举,2020年春天,家住幸福街道78岁的患者张先生突然急性脑梗,意识不清,并伴有左侧肢体活动障碍,被送往烟台海港医院治疗。在了解患者病史并看过头颅CT片后,于云龙主任立即诊断患者是右侧颈动脉急性闭塞,需要马上实施颈动脉闭塞开通支架植入术,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手术就此展开。
此时,一支由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急诊科、影像科、检验科、康复科等组成的“脑卒中救治团队”已经快速行动起来,患者在第一时间被送到了手术台,脑血管造影证实患者果然是“右侧颈动脉开口急性闭塞”导致的脑梗。于云龙主任借助高精尖设备,利用血管内微创技术,争分夺秒打通了堵塞的血管,患者最终转危为安,三天后就能下床行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急性脑梗死极具危险性,致残率极高,严重者有生命危险。因为时间紧迫,术前准备等一系列工作需要快速完成,导致了手术难度很大。该院自2019年启动卒中中心创建,目前已顺利通过评审验收。该中心以多学科协作模式为基础,打造了一支经验丰富、技术领先的“脑卒中救治团队”,建立了卒中患者绿色通道,完善优化了卒中规范化诊疗的操作流程,缩短了卒中患者入院到检查、治疗的时间,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实现血流再通,挽救脑组织及患者生命。据了解,烟台海港医院成为幸福区域唯一获脑防委认证的卒中中心、“山东省卒中防治中心单位”。
同时,于云龙主任20多年的从医经验及技术水平也是诸多高难手术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据介绍,于云龙主任是中国卒中学会复合介入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全省4名),山东省卒中学会脑血管介入与手术治疗分会常务委员(烟台3名)。在他的带领下,烟台海港医院的神经外科迎难而上,勇闯生命禁区,在该领域始终保持着手术高成功率。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全百惠)国庆节前夕,牟平区文联组织书法家协会和音乐家协会的文艺志愿者来到宁海中学开展送文化进校园...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