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全媒体记者 衣玉林 通讯员 张磊
勇攀高峰,共助融合发展。
今日,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港口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山东港口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在烟台港码头现场隆重开幕,来自山东港口的800多名选手将在大赛上激烈角逐,展示新时代港口工人的风采。
这是一次港口专业技能的大比拼,更是一次港口人精气神的大亮相。
这种精气神,恰是源自于全省港口一体化改革的洗礼与蜕变。
让我们把时针,拨回到2020年,基于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的总要求,山东港口烟台港向改革要动力,攻坚克难、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决心,推动实施“一个工程、五大建设、八大改革”14项改革任务。改革举措犹如一剂“强心针”,“改”出了生产力,“革”出了精气神。不久前,山东港口烟台港的改革实践得到烟台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高度评价烟台港的改革创新及成效“为烟台国企改革提供了样板”。
“三项制度”引航
铺就员工成长“多车道”
“人的问题解决不了,什么改革措施都无法深入推进下去。”山东港口烟台港董事长刘国田接受采访时曾如是表示。山东港口烟台港全面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收入分配改革,以解决‘人’的问题为主,建章立制,设立流程,构建起劳动、人事、薪酬改革顶层设计的新格局。
以专业技术人员身份晋升为主管,薪档由8A直接提高到12A,每月薪水提高至少4000元——提起前些日子的晋升经历,联合通用码头公司员工冯幸毅连连对记者说“想不到”。2000年进港的冯幸毅,一直觉得自己是吃“技术饭”的。善于钻研的他,工作以来在烟台港先后拿了十个科技成果奖,还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了四篇学术论文。虽然成果累累,冯幸毅的工资和职称却仍然停留在原地。
今年5月,烟台港以专业技术序列中工程技术类专业为试点,拉开了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建设的大幕。改革打破了员工职业发展只有管理职务晋升的单一渠道,把原来的“独木桥”变成了“多通道”,同时将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结构向业绩和贡献倾斜,使专业技术岗位价值更具含金量。
正是在这场改革中,冯幸毅通过竞聘,从1000多个人当中脱颖而出,实现了职场的逆袭。“这次晋升带给我的不只是待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让我感受到被认可和肯定,现在浑身充满了工作的热情。”冯幸毅笑着说。
(上接第一版)据悉,今年上半年,已有15人通过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在专业技术序列晋升,更有上千人因“三项制度”改革获得事业上的转机:
人事管理制度上,精准培育骨干,打造薪火相传“生力军”。创新实施干部培养“焱”计划,即中层管理人员培养“烽火”计划、主管级管理人员培养“薪火”计划、主办及一般管理岗位人才“星火”计划,持续加强管理人员人才队伍建设,分层次分类别统筹推进人才培养。同时,精准聚焦发力,厘清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操作技能三条通道,铺就员工成长“多车道”。
劳动用工制度方面,多方位建立完善的市场化运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内部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机制,有效盘活存量人力资源。2021年上半年,山东港口烟台港共开展内部人力资源市场招聘8期,实现140余人次跨单位、跨港区流动。
收入分配制度上,全面推进全员绩效考核体系,同时薪酬向重、苦、累、脏、险岗位和关键岗位倾斜,一线员工工资增幅最高达到了16.6%,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港口员工。在考核结果运用上,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各单位、部室根据考核结果评选优秀职工,已兑现优秀绩效额度400多万元,拉开优秀员工与一般员工间收入差距,极大激发了员工争先创优工作热情。
以“三项制度”改革为基本遵循的全面改革,正让这座百年港口重焕蓬勃活力。
投身“六个融合”
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改革是推动融合发展最有效的“催化剂”。山东港口一体化以来,烟台港持续贯彻落实山东港口“整合、融合、耦合”三合发展总体思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在“六个融合”等多方面深入实践,开启融合之路“新引擎”。
科学化管理模式筑牢发展之基。山东港口烟台港规章制度建设层面,根据山东港口制定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统筹梳理各项业务流程,按照从严治企规章制度体系建设要求,结合深化改革推进情况,全面构建烟台港规章制度体系,将原有200多项规章制度理顺完善为140余项,从根本上实现了制度管理体系重塑,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并将已发布实施的130项规章制度汇编成册,进一步强化了企业管理根基,将对烟台港的未来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以文化软实力支撑改革硬业绩。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力量,在“守正创新,解码基因,内塑山东港口精神”活动中激发员工奋斗力量。有着160年历史的烟台港,“马扎子”“穷棒子”“大建港”等精神,不仅仅是刻印在烟台港人骨子里的优秀基因,更是新时代山东港口的精神血脉。“十一”前夕,烟台港还通过开展“走忆谈”活动,邀请老领导、老码头、老典型重回港口,真切感受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后烟台港新变化、新面貌、新气象,共同回忆烟台港光辉奋斗史、优良传统、优秀作风。“艰苦奋斗、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干则必成”,烟台港人守正创新,锤炼内塑,干事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奋斗”的基因重新发扬光大。
业务一体化协同凝聚更强合力。在生产资源上联动互补、共享共赢,在货种布局上优化统筹,错位发展,烟台港与兄弟港口的一起化发展的步子越迈越大,在港口资源、市场开发、航线布局、生产组织等方面一起化运作,实现互利共赢、协同发展。与贸易、物流、金融等11个板块集团的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初步实现了烟台港各港区船货代、进出口、全程物流、保税、金融、贸易等服务功能全覆盖。今年以来,烟台港依托山东港口全面融合发展平台,与兄弟港口和板块集团在融合中强强联手、优势叠加,合力构建“深度融合+高度协同”的发展新模式,新动能新活力竞相迸发,亮点频现:与贸易集团大力发展成品油、沥青、石油焦等新兴业务,实现合作增量382%;与装备集团合作建设首艘6000马力溢油回收拖轮;与航运集团合作开拓“烟台-秦皇岛”集装箱航线,并完成烟台港首船保税玉米转运业务;与港湾建设集团密切合作,港口重点建设项目稳步推进等一系列突出业绩,谱写了“一家人”协同发展的崭新篇章。
提振“精气神”
焕发港口发展新气象
乘势而上,聚势而强。今年,烟台港围绕改革关键环节制定三年行动方案,强基固本,着力确保14项改革任务落地生根。通过强化培训大力提升能力素质,建立工作标准体系形成持续深化改革的良好态势,将“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让改革蓝图结出改革硕果,不断将改革推向纵深。
与深化改革一路并举的,是高质量发展的高歌猛进。据统计,2020全年烟台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37亿吨,同比增长11.8%;实现贸易收入31亿元,同比增长92%。今年 1-9月,烟台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76亿吨,同比增长9.8%,主要生产经营指标和港口转型升级均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成为山东港口一体化发展格局的重要北翼,更成为烟台区域经济发展的“金牌合伙人”。
业绩为王,主营业务规模攀升,货源支撑结构实现突破。聚焦传统主业优势,烟台港构建齐多式联运通道体系,持续助力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烟台港放大一体化运营和管道智脑平台优势,实现原油公铁、水水、水铁、管道全方位疏港,创下原油船舶单月装卸22艘次作业新高,混兑业务持续做大做强。“中非班轮”货品种类不断丰富、运量持续增长,前三季度完成52个航次的中非班轮发运,较去年同比增长74.4%。积极布局内陆港,不仅与河南万庄安阳物流园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还与辽港集团大连港、丹东港、营口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打通“沿同三高速南北物流大通道”,进一步打通“双循环”陆海联动大通道。
靶向发力,质量效率大提升,港口精气神全面提振。烟台港通过优化内部管理,今年1-7月份全港成本增幅较收入增幅低1.8个百分点;通过优化生产组织,出台生产组织考核细则,码头作业效率屡创历史新高,刷新并保持矿石昼夜接卸30.66万吨、单船卸率每小时1.28万吨的港口效率新高;通过港区综合环境整治,致力打造花园式港口,重塑烟台港全新内外部形象,港区环保工作及现场规范化管理实现脱胎换骨式变化;通过强化“集成服务”理念,全港各单位已初步完成“一站式”服务窗口建设,港口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港口服务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烟台港原油储运全程物流服务”等7项品牌获“2020年全国市场质量信用(3)A等级用户满意标杆服务”等荣誉称号。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未来,烟台港将紧密围绕山东港口党委战略部署和要求,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烟台港转型升级,彰显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成效,为山东港口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贡献烟台港力量!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姜红伟)为巩固创城成果,进一步推进街道创城工作的开展,芝罘区东山街道纪工委主动靠前聚焦监督,为创城顺利推进贡...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