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生动载体,也是现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包含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等具有审美和意识形态属性的多种文艺品类和样态,与整个民族的历史发展、生活方式、思维、情感、道德准则以及意识形态、精神文明建设紧密联系,繁荣民间文艺,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间文艺植根乡土、紧随时代,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相适应,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实现创造性转化;把握时代方向,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协调,民间文艺服务公共文化体系和特色文化产业建设,实现创新性发展。
现状——
深入基层摸排
挖掘人才作品
民间文艺的传承发展要与时代同步伐,反映当代生活,体现当代精神。以民间文学为例,民间故事、歌谣、史诗、谚语、神话传说等以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千年,讲故事、听故事是老百姓寓教于乐、传承家风的重要途径。基于此,烟台市牟平区文联把挖掘、整理、传承、弘扬民间传说故事作为保护、发展地方文化的重要举措来抓,在全区广泛开展民间传说故事作品征集活动,并组织编辑出版了《牟平民间传说故事》。书中分人物传说、历史事件传说和地方风物传说三个类别。这些民间故事和传说,均在民间流传了数百年,让人看后遐思无限,或引发浓浓乡愁,或激起向往之心,给人以思想和艺术上的享受。
乡村是民间文艺的孕育母体和富集地,挖掘民间文艺资源,可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在“手艺农村”乡村特色文化产业调研中,发现民间文艺的转化创新有助于改善乡村生活,因地制宜发挥民间文艺创造性,做大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传承、产业发展和文化富民等多重价值,能有效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此,牟平区文联主动作为,积极行动,深入基层,全力做好民间文艺的收集、挖掘、整理工作,对全区民间文艺人才进行全面摸排,一批民间文艺工作者脱颖而出,为筹建区民间文艺家协会,挖掘培养文艺人才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问题——
创作能力薄弱
市场意识缺乏
1、人才梯队结构堪忧。由于民间文艺团队大都是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自愿参与的成员一般都是热心文艺的、有闲暇时间的,在这两个条件下,团队成员就主要集中在了退休人员这个群体,而他们在艺术创作的能力方面比较薄弱,组织化程度不高,团队成员中缺乏具有专业艺术水平的中青年成员,绝大多数团队呈现出了人才梯队青黄不接的态势。
2、艺术创作能力薄弱。艺术作品是民间文艺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个别民间文艺爱好者提高了对原创作品的重视程度,关注社会现象,关注地域特色,创作了一批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民间文艺作品,并在各级专业赛事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大部分的民间文艺节目还是以模仿成熟作品为主,存在思想立意不够深刻,创作手法不够专业,多是些艺术性欠佳的宣传品。
3、普遍缺乏市场意识。市场是民间文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是民间文艺是否接地气的试金石。目前,全区只有一小部分的民间文艺作品存在市场行为,而且市场主要集中在周边境内,导致整体作品的质量、品质、效果难以得到有力的提升。
打算——
打造特色品牌
做好保护传承
1、强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着力推出具有牟平特色、影响广泛、深受群众欢迎的文化品牌。创新推动牟平剪纸、花饽饽、篮子灯、螳螂拳等民俗文化品牌发展,进一步擦亮地域文化名片,不断增强牟平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2、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大力挖掘弘扬全真七子、一钱太守刘宠、特级侦查英雄杨子荣等历史文化名人名事,不断提高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组织开展麻姑献寿、麒麟石、金马山等民间文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讨、展示、传习活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建设、代表性名录项目建设,以及传承人的管理和保护。
3、繁荣发展文艺创作。深入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挖掘弘扬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及现代文化,与时代特点和要求紧密结合,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独具牟平特色的精品力作,力争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加大对文艺精品创作的扶持力度,编制重大历史、革命和现实题材创作规划,建立全区文艺精品创作项目库,支持推出更多展现牟平文化魅力的文学、书法、美术、音乐、影视、摄影、民间文艺等各门类的文艺精品。扶持鼓励网络文学、网络剧、微电影等新兴文艺类型的创作生产,推动网络文艺繁荣发展。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牟平文化资源的系列采风、创作和展览、展示活动,以文艺的形式讲好牟平故事,传播好牟平声音。(张海庭)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11月2日下午,我区与中冶天工集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福山宾馆举行。区委副书记、区长李金涛,副区长...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