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疑人被抓获时已白发苍苍。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刘玉凡鲍福玉通讯员栾云海
人生有几个24年,从壮年到白发苍苍,抛妻弃女、隐姓埋名,只因曾经的一时贪欲。
近日,城阳警方通过智慧安防小区巡防发现可疑线索,合成作战指挥室、刑警、辖区派出所联合,剥茧抽丝、寻根溯源,成功研判抓获潜逃24年之久的江苏省涉嫌挪用公款的网上逃犯王某某(男,66岁)。
小区巡查发现可疑陌生人
近日,已全部完成智慧安防小区建设的城阳正阳东路某小区,在日常巡查过程中发现有陌生的流动人员,一名头发斑白的老人连续几日,早晚出入无人陪同。本着疫情防控工作的特殊要求和社区安全考虑,物业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走访,并找到了该老人。
经了解,老人自称从外地赶来,帮助照看孩子,还未来得及报备。
物业工作人员在例行询问了老人近期行程及乘坐交通工具等情况时,发现回答的似是而非,一会黑龙江、一会烟台,更为奇怪的是老人称身份证件全都丢失,也提供不出任何可以证明身份的其他证件,于是物业把情况迅速反馈给了社区民警及相关单位。
民警登门核查身份发现疑点
连续几次登门核查的民警终于见到了老人,他自称叫仇某山,1955年出生,今年66岁,籍贯为黑龙江,在烟台生活过一段时间,身份证件丢失未补。登门寻访的警官是江苏人,虽说老人自称黑龙江人,但他从老人的一问一答中隐隐约约听出了江苏的乡音。
民警发现老人疑点重重的,将情况提报到了分局合成作战指挥室。在强大又丰富的信息资源,科学而娴熟的研判方法面前,老人的一些谎话不攻自破。
经查,老人来往东北、烟台乃至青岛,没有发现仇某乘坐过任何交通工具;老人手机号码的登记人是1955年一张姓老人,两人面貌特征确有几分神似;更重要的是老人自称的“仇某山”早已过世。
作战指挥室团队初步研判后,把重点工作方向放在1955年左右出生的网上逃犯。
一句动情话,老人声泪俱下
老人自来到小区的二十余天,从来都是很早或很晚出入,并从不扎堆,或与任何人寒暄。经走访调查,在老人讲述的黑龙江尚志,周围人也普遍反映老人同样深居简出、独来独往,但由于时间久远,老人的身份无从核查。随着大致年龄段的黑龙江省逃犯及其他违法人员比对陆续被否,研判一时失去了方向。
经合成作战团队再次细致分析,果断调整调查方向,把“江苏乡音”当成突破口,“功夫不负有心人”民警们又是连续几天奋战,终于发现老人与2002年江苏东海上网追逃的挪用公款逃犯王某某高度相似。
由于逃犯在逃已24年,系统资料照片老旧,变化较大,信息核实极其困难。
为稳妥起见,合成作战指挥室汇同刑侦三中队,正阳路派出所,一面联系调取江苏方面逃犯详细信息、家庭情况,一面密切关注老人动向,并两相核对逃犯潜逃及黑龙江无名老人出现的时间点。
经过不懈努力,事件不断向好,逃犯的身高、体态、五官脸型与老人都十分吻合,两相时间点经调查也有合理的时间衔接。
即使如此仍无十足把握,作战指挥室商定攻心为上,决定让民警再次登门找到老人“仇某山”,面对民警步步为营的追问,老人仍努力表现得十分平静,直到民警掏出照片,问出“你想不想看看你亲生女儿的照片”时,老人突然声泪俱下。
隐姓埋名逃亡24载
经查,逃犯王某某(男,42岁,江苏人)曾在江苏东海一家运营公司做财务管理,因一时贪念挪用了公司储备款110余万用于投机倒卖粮食,结果基本血本无归,1997年,110万元人民币简直天文数字,至此王某某就开始了自己的逃亡之路。
曾到东北倒卖过粮食的王某某一头扎进了东北农村的田间地头,隐姓埋名、深居简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帮人家种起地来。
仇姓一家看着不苟言语、也比较老实本分的老王,没有追问什么,一晃几年、十几年,就这样像家人一样的相处过来。
让王某某心中一直放不下的有两件事:一件是自己的身份,在漫长的逃亡过程中,王某某一直留心寻摸着55年左右、与自己年纪长相相仿的人,想获得一个合法的身份;另一件则是在江苏老家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自己不敢联系、只能心心念念,时时涌起的惭愧、纠结、煎熬没有任何办法可以消解。所以当听到民警关于女儿的一句话,就彻底破防。
背负着24年的煎熬与惶恐去弥补一时贪念的王某某如释重负,终于可以回老家了,可却是和江苏东海警方一同回去,等待他的终将是法律的制裁。
新闻推荐
传播健康理念 打造幸福社区 我区各街道社区开展健康义诊和讲座活动
本报讯(芝罘融媒记者云全实习记者高洁冬辉通讯员天骊文静新美岭玉玫洁摄影报道)连日来,我区各街道、社区组织开展系列健康讲...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