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全媒体记者 慕溯 秦菲 摄影报道
开栏语
青年,正当时。即日起,本报推出《哇塞!青年》栏目,在这里,青年们分享故事,展现当今青年风采,以自我经历和行业经验,帮助他人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
一把手术刀,可以救治病人,也能查明真相。“操刀人”是樊敏,烟台市公安局莱山分局刑侦大队技术中队“80后”基层女法医樊敏。于毫厘之下,寻找正义。
漆黑、血腥、荒野、高腐、肢解……这些电视剧里常出现的案发现场,“现实比电视剧里还要‘写实’。”面对记者的疑问,樊敏直接给出回答。
2006年,樊敏从法医专业毕业,正式成为一名法医,至今已15年。从最开始的青涩和“恐惧”,到现在健谈自如,是身后的正义和热血,给了她面对黑暗的勇气。至今,樊敏共检验尸体600多具,活体检验鉴定3200多例,共出具各类鉴定书3000多份,且鉴定零失误。
有个案子,樊敏记忆清晰。那是一个夏天,一位独居老人突发疾病死在家里,等家属发现时已经过去48个小时。樊敏和同事到达现场后发现尸体已经高度腐败,尸体爬满蛆虫,呈现出“巨人观”现象。“不管环境多么恶劣,都要去寻找死因。”樊敏说。
樊敏还提到一个案件,丈夫将熟睡的妻子用枕头捂死。“当时丈夫称妻子是在睡觉时猝死的,但疑点很多。”樊敏说。在解剖尸体时,她发现死者口唇及眼睑粘膜的窒息出血点,认定为机械性窒息死亡。办案民警以此为突破口侦查讯问,丈夫心理防线最终彻底崩塌,交代了事实。
樊敏每天面对的,远不止这些。年轻女孩自杀、抑郁患者尸体在河中被打捞、父亲肢解了自己的孩子……在真相面前,樊敏始终冷静处置。但在人性面前,樊敏会痛心、惋惜,内心冲击着难以描述的撕扯感。
当记者问及如何疏通这种情绪时,樊敏说:“我的丈夫也是一名法医,我会和他聊,他会用他的经验和方法,帮我对案件撕开一个小口,帮我的情绪拉开一个疏通的闸门。”
与尸体“交谈”,也要与人打交道。
在一次伤情鉴定时,一个6岁的小女孩让樊敏动容。女孩和父亲因交通事故受伤,可生活贫困,这样的事故无疑是雪上加霜。而且伤后行动不便也没有钱租车到公安局做损伤鉴定。樊敏得知这件事后,主动联系了交警事故科室的同事,亲自到小姑娘家中为他们做鉴定。樊敏知道女孩因为骨盆骨折在家休养不能上学而闷闷不乐,她就给女孩带去了零食和玩具,并安慰她、鼓励她,为她做身体检查。
“其实对法医来说这是件小事,但对这个家庭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我们的工作有些神秘、特别,尸体是冰冷的,工作环境是冰冷的,我们也需要冷静分析每一起案件,但是我们的身后充盈着对工作的热情、对生命的热爱、对正义的热血追寻。”樊敏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芝罘融媒记者高洁通讯员王梓洁)近日,幸福社区联合支农里小学开展“指尖风影”剪纸活动,邀请支农里小学美术老师现场教...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