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后,烟台市提前拉开了供暖大幕。对于烟台500供热公司进德班供暖班长兰飞虎来说,自从“十一”以来就已经上紧“发条”,开启了“5+2”“白+黑”的“战备状态”。
又是一年供暖季,对于供暖人来说,又到了每年精神最紧绷的四个多月。日前,记者来到烟台500供热公司进德班,跟随兰飞虎的脚步,“沉浸式”体验拉井盖检修,读懂供暖人用辛苦和坚守诠释的责任感。
忙:保障一万多户居民温暖过冬
清晨7点半,500供热公司进德班内机器轰鸣,兰飞虎紧盯着集控系统上的数字,并进行一一分析、记录。太阳刚刚升起,兰飞虎就开启了忙碌的一天。
随着班组11名成员陆续抵达,兰飞虎召开班组早会。“昨晚接到15个电话,其中有居民反映所城里、葡萄山以北区域温度问题,今天要重点对负责该片供暖的几个站进行调整”“昨晚接到一个紧急电话,22时前为用户成功送水,已经解决”……总结前一晚的值班情况后,兰飞虎例行强调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对当天工作“派单”到人。
扳手、井盖钩子、测温枪、听针……零零散散十余斤重的工具包是500供热公司一线工作人员每天都要背在身上的“行囊”。9名班组成员背上“行囊”,揣上自己的一沓工单,就匆匆地赶往一线。
进德班负责葡萄山小学以西、胜利路以东120万平方米的区域供暖,辖区内有12600多户居民和200多家公建单位。让千家万户温暖过冬,兰飞虎肩上的责任很重。在部署安排整个班组工作同时,自己每天也奔走在巡查检修一线。
酸:“蹚水作战”,一天湿几次衣
早上刚接到解放路195单元一位用户反映供暖不热的问题,早会一结束,兰飞虎抄起工具包,骑上小摩托,就往用户家里赶。“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区,我们所有人都必备一辆小摩托,灵活,快!”
车停稳,爬上四楼,兰飞虎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一边向用户询问情况,一边掏出扳手准备检查。“这个用户楼下好几户没有要求供暖,管道内有积气。但楼道阀门只能我们技术员操作,没有特殊设备和手法个人很容易开坏。”兰飞虎一边介绍,一边熟练地进行排气。
记者看到,开阀的瞬间,水流不断喷到兰飞虎头上、脸上,他用衣袖随便抹一把,又继续操作。排气过程中,兰飞虎一并把过滤网进行了清洗,还调节了有问题的设备。一番忙碌下来,管道变热了,而他的裤脚、鞋子全都湿了。“您看,现在水是温热的了,再循环一会,家里温度就升起来了。再有问题,咱们随时电话联系。”跟用户嘱咐完,跺了跺脚,兰飞虎“咚咚咚”忙着下楼,赶往下一个“战场”。
兰飞虎告诉记者,这种小呲水太稀松平常了,“带水作业”是供暖人的常态,一线维修时,身上经常干了湿、湿了干,一天身上总得“湿几次”。“遇上紧急抢修,为了挡住带压的水流,我们都得用身体去堵。”兰飞虎笑称,“干我们这行,得有个好体格。”
累:40斤重井盖,一天开几百个
整个冬天,进德班的班组成员们需要频繁下井、巡网,过着“冰火交加”的巡检生活。每天接触最多的除了用户,就是热力井盖。
兰班长开井盖时,用钩子一提、一拉,动作一气呵成。检修完用脚一蹬,井盖也是轻松复位。然而当记者戴上手套亲身体验时,却完全是另一番滋味。
“用钩子勾住井盖口以后,用力一提,再向后一拉就开了。”按照动作要领,记者先把钩子伸进井盖口,然而第一步就露了怯。“小心!钩子不能勾下沿,要勾向井盖中心,这样才能使上力。”在兰班长的提醒下,记者一发力,井盖竟纹丝不动。再进行蓄力使劲一提一拉,井盖才斜着拉出了一个口。
然而,继续将井盖拉开时,记者又犯了难,没想到井盖竟那么重。又扎了马步,在兰班长的帮助下,双手紧拉,才将井盖拉到地面。在将其蹬回原位时,又是费了好大一番力气。
兰飞虎告诉记者,一个井盖有四五十斤重。“光靠蛮力还不行,必须得靠巧劲儿。我们每个人巡线,每天一路得掀开几百个井盖。有时碰上查漏点,雨污水、电力井盖也要一路掀开查找,早就琢磨出省力的办法了。”
苦:8年春节没回过家
做这一行已有8个年头,兰飞虎跟所有的供热人一样,早已将“吃苦”视作平常事。
在供暖季的四个多月里,“5+2”“白+黑”是供暖人的工作常态,尤其在供暖初期,进德班全员上岗,大家几乎每个夜晚都在抢修一线。“我们晚上都是穿着衣服待命,就怕半夜突然发生暖气爆管这样的事故。”兰飞虎说。
还记得今冬供暖第一天晚上,天冷风疾,四马路出现漏点,换热站投运不上热水,兰飞虎带领全部队员在现场抢修施工,冻得浑身直打哆嗦,一直忙到凌晨四点,才恢复了投运,保障了10万多平方米供热范围的正常供暖。回来后,来不及多做休息,简单换了身衣服,大家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虽然目前已经过了供暖初期最忙碌的阶段,但是他们还要忙着抢修管道、维护保养管道、应对应急突发情况。每天的午饭,依旧是定不下点吃。采访中,记者发现,进德班班组成员们吃饭时都不摘安全帽。“因为经常吃着饭能接到抢修电话,所以大家渐渐养成了吃饭不摘帽的习惯。”兰飞虎介绍。
兰飞虎老家在威海,为了守住“战场”,他已经8年春节没回家了。好几个除夕,兰飞虎都在上门检修中度过。看着万家灯火、阖家团圆的场面,他不是不想家,但是掂念着肩上的担子,他觉得“能够保障一万多户居民温暖过年,我们这几个人不回家也值!”
在每份冬暖的背后,是一群供暖人的守候,居民小区是他们的“战场”,他们默默奔走在一线,肩扛责任、争分夺秒只为那份“暖”的约定,让千家万户温暖过冬。
YMG全媒体记者 张孙小娱
通讯员 刘亚林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靶向招商,福山存量土地找到“新婆家” 沉寂多年地块建起高级中学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邹春霞通讯员初新玮)日前,在福山区天立高级中学项目现场记者看到,施工车辆正在平整场地,沉寂多年的土地...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