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热点 娱乐八卦 明星新闻 电视剧 电影 综艺 音乐
地方网 > 娱乐 > 娱乐八卦 > 正文

核心提示: 周述恒,一仅有初中文凭的川籍农民工,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爱民工,克服种种困难,以其14年来的亲身经历作主要素材,历时17个月,写出了一部长达45万

来源:柳州晚报 2010-03-15 09:22   https://www.yybnet.net/

周述恒与央视主持人崔永元合影母亲撒手,孩子辍学

1978年12月13日,周述恒出生在四川省万源市黄钟镇马家沟村。父亲周作信、母亲孟群贤都是当地老实巴交的农民。周是家中老大,膝下有个弟弟。从小学到中学,其成绩在班里甚至学校都名列前茅。都说若不出意外,他上大学只是个时间问题。

革命老区万源地处贫困山区,周述恒家也非常贫穷,但父母再穷也要供周述恒兄弟读书。

然而1994年12月24日,一起突发事件彻底打破了他家的平静。这天下午,述恒母亲孟群贤因和一村霸发生纠纷被活活打死!述恒父亲周作信平时就体弱多病,母亲的去世顿时让这个家天塌地陷!这时述恒15岁,弟弟仅有11岁,家里还有年愈古稀的婆婆。

为了撑起这个摇摇欲坠的家,思前想后半个月的周述恒突然认真地对父亲说:“爸,我不想读书了,我想出去打工,挣钱养家。”周作信坚决反对:“不行!你好好念书,挣钱养家是大人的事。”见此,述恒抚摸着父亲瘦削的背脊说:“爸,你身体不好。我已经长大了,可以帮你了……”话未说完,两行酸楚的泪早已从父子俩脸颊上淌了下来。

最终,周作信没能犟过儿子。

1995年4月16日,15岁的周述恒泪别家人和他的大学梦,踏上南下的列车来到福州,这里有他的堂姐可以帮他。

来到福州后,由于他年龄太小,述恒跑了好几家单位都不要他。一个月后,他好不容易经人介绍,找到了第一份工作—— —用香蕉水擦掉桶上的油漆字。香蕉水的气味非常刺鼻,弄得他一身奇痒,干了不到一个月,他就辞职不干了;此后,老乡又帮他在附近一家塑料厂找了份工作,环境好了些,他十分珍惜。

然而在塑料厂,尽管他每天工作12小时,可第一个月他不仅没能拿到工资,反而倒欠厂里80元钱—— —说他是学徒,得缴培训费。无奈,他只好辞职。可到了另一个企业仍然是同样待遇。就这样,他先后在钟表厂、电子厂、钢材厂、塑胶厂、玩具厂跳来跳去最后也没干成一个工种。

没法,他只好上街去卖报纸、登三轮、当搬运工,可是由于无证经营、住所也不稳定,他常常被城管等执法人员撵得鸡飞狗跳。

幸好,一方面他特别能吃苦,另一方面在福州打工的四川人特别多,加之述恒是个热心人,嘴巴又甜,所以,帮他的四川老乡不少,日子艰难归艰难,但很快,他就在不少老乡和朋友的帮助下,渐渐在福州站稳了脚跟。

顺便提一句,别看周述恒年纪小,但他的初中可没有白念,日子一长,一些老乡遭遇侵权的事便主动上门找他出主意,只要周述恒能办之事,他绝对全力以赴。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2001年夏的一天,已在某液晶片厂工作的周述恒在下班回宿舍的路上,巧遇他过去的一个好朋友陈桂珍。陈顺便说起她上个月被老板强扣工资一事,原因是她提出了辞职。周当即就带着陈去找她的老板,结果一样:对方死活不肯还被扣的工资。

“我偏不信邪!”随后,周述恒又带陈桂珍找到福州市台江区劳动局,哪晓得有关人员竟说找他们也没用,他们不管这些小事。最后周又带着陈跑到市劳动局,市劳动局受理了投诉,但被告知此类情况不可能马上拿到钱,要调解,而调查需要时间。

讨薪受挫的陈桂珍自己也打起了退堂鼓:“述恒,看来我的工资是很难拿到了,还是算了吧。”周述恒瞟了她一眼:“那怎么行?这样也太便宜他们了!”此时,周突然想起他曾在参加

《海峡都市报》举办的一个外来工沙

龙时记下的一位省劳动社会保障厅领导的电话,当即打去一试,没想到这招还真灵,领导立即过问了此事,当天下午4点半,陈桂珍的老板就通知她去领被扣的工资了,拿到自己的血汗钱,陈千恩万谢,而周述恒则从此增添了维权的信心。

这件事在老乡和朋友中传开后,前来找周述恒帮忙的人越来越多。

2006年5月的一天,老乡孟布安突然找到周述恒说,他在厂里上了四个月班,一分钱工资也没拿到。周述恒就带他直接去了市劳动局,经过多次协商,最后为孟布安讨回了60%的工资。

周述恒觉得,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固然包括农民工自己的维权意识不够、制度缺失和用人单位缺乏自律,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社会对农民工的真实生态缺乏了解和应有的尊重。

于是他决定写一本书,反映农民工艰辛生活的书。

2008年5月下旬,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当时的女友、后来的妻子姚榕。姚榕是福州人,长得文静善良,他与周述恒是2006年在福州一个QQ群的集会上认识的,两人交往后,姚榕很快便发现周述恒是个热心肠,因此她觉得周靠得住。

但周述恒一次坦诚的回答却让他们分开过一段时间。

一次,姚榕试探性地问他:“述恒,如果我和你在一起,今后你会不会在福州买房生活在福州?”周述恒很爽快地回答:“不可能,我得回老家去,因为老家还有爸爸、弟弟、婆婆,我将来还得照顾他们。”周的直言让当时的姚榕很难接受—— — 毕竟,她一直生活在福州,去四川山区过日子很不习惯。于是他们分手,很长时间都没有联系。直到2008年5月12日,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发生。

农民写书,自讨苦吃

这天下午,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远在福州的姚榕突然强烈地牵挂起周述恒来!她立即四处打听周的下落,可是由于周已经换了电话号码,姚榕好不容易才通过朋友联系上了他,她的第一句话是:“述恒,你在哪里?在干嘛?我担心死了!”述恒说,他正在组织福州的川籍民工为灾区捐款捐物呢,姚榕一听,不禁泪水涟涟,真想立刻飞奔到他身边,竟像孩子似地说:“述恒,我错了,我想和你永远在一起,不管你以后到哪里,我都听你的!”2008年夏天,这对恋人终于修成正果,走进了婚姻殿堂。

周述恒的正义感深得姚榕的欢心,所以她特别支持周述恒写书:

“述恒,如果你的作品出来后能引起社会的关注,那就算你对中国农民工做了一件大事,也许是你这一辈子最骄傲的事!”有了女友的这个态度,周述恒信心更足了。

可是这毕竟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写什么呢?刚开始时,他一提起笔脑海里原来奔涌的文思就会突然断流。思来想去,最后他决定就写自己这十多年来打工的亲身经历。确定了写什么,又被怎么写难住了。毕竟,他只有初中文化,尽管读过不少小说,但要自己动笔写一部几十万字的“大部头”,其挑战之大可想而知。好几天文章连头都开不了,这让他非常恼火,成天在不足10平米的出租屋里踱来踱去。最后,他想到了电视剧

《中国式离婚》那种简单直白的生活

化开头,便决定“临摹”一回。

一切准备就绪后,2008年下半年,周述恒正式动笔。此时,他已经在给一家单位跑销售了,白天要挣钱养家,只能在晚上写作。每当夜幕降临,周述恒斗室里的灯光就会一直亮到凌晨两三点,他给自己规定了一个目标:再忙再累,每天必须完成两千字!七八月的福州,酷暑难当,加之周述恒家里没有空调,那个热劲可想而知。但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豁出去了—— — 光着膀子,汗流浃背地夜战。有时写到伤心处,他还会情不自禁地流泪。

那段时间,周述恒夫妻的日子过得很苦:两人的月薪加起来才2000多元,只能粗茶淡饭维持生计,见丈夫天天熬夜,日渐消瘦,姚榕非常心痛。

2009年4月,他们的女儿周小涵降生了,小家伙经常闹夜,姚榕为了不影响丈夫写作,就经常把女儿带回娘家去。

尽管有老婆的全力支持,但周述恒的写作仍是一路坎坷,经常卡壳停笔—— — 最大的困难就是不知情节如何安排。他知道,这本书虽然是纪实体,但小说必须靠情节和故事来说话,没有情节就味同嚼蜡,如看流水账。有时,为了敲定一个情节,他得考虑好几天。甚至有好几次,他痛苦得差点放弃了写作,每当这时,他眼前总会浮现出一群憨厚的农民工形象,这使他又有了动力。

周的写作也曾遭到过包括父亲在内的亲朋好友的反对。周作信认为他这是不务正业,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有朋友好心劝他:“述恒,这事你做了也是白做!”更有人讥讽他:“你一个初中生想当作家,简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可周述恒总会一句话顶回去:“这书,我是写定了!”

网上蹿红,惊动外媒

2009年10月3日,一部45万字的自传体纪实小说终于杀青。周述恒先是把稿子挂上了起点网,阅读者寥寥;后来,他又把它挂到了红袖网,也只有一万多人浏览;再后来,他又发现了一个人气不错的烟雨红尘网,看的人一下子就多了起来。

迄今为止,《中国式民工》的网

上点击率已经超过了一百万人次,而且网友们好评如潮。其中还不乏中国的名家学者,如著名作家海岩、粱文道、著名主持人曾子墨等等也在网上留言。

其中海岩是这样评价的:“我们应当感谢这部关于民工生活的小说。

数千万寄居于城市的民工无疑是我们社会中既主流又边缘,既壮大又弱势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生存境遇几乎得到过整个时代的同情与唏嘘。他们未来的愿景与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命运与共,他们对城市有巨大的热情和巨大的贡献……但我们对他们却甚少了解,甚少关注,甚少感激。他们渺

小,迷茫,多极分化……《中国式民

工》既是这个群体的客观写照,又是他们自身的集体记忆。或许,也能成为一部当代社会生态—— — 城市与乡村,原住民与外来者既排斥又互慰的生动史料。”“小说以周述恒14年的打工经历为原型,结合其身边工友的故事,记录了农民工群体在城市里打拼的种种际遇和悲欢离合,这种原生态的白描手法让人动容,而书中揭示的社会伤痕也发人深省。”凤凰卫视著名节目主持人曾子墨这样评价。

“这是一本用生命体验写成的书。它对农民工喜怒哀乐的真切感受,必将让这个巨大而漂移群体的生存状况再一次进入公共视野。”这是中国社科院农村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教授的话。

由于广受热评,周述恒迅速成了网络“红人”,他本人连同他的小说甚至还引起了国外媒体如日本读卖新闻、法新社、英国卫报等的关注,称他是两亿中国农民工的真正“代言人”。

2009年12月4日,周述恒受“小崔说事”栏目组之邀,走进了中央电视台,他的故事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

2010年3月初,一个更大的好消

息传来—— —周述恒的《中国式民工》

正式被世界知识出版社相中并出版发行。面对这样的好消息,周述恒非常感慨:“这部作品有幸出版,与其说是我一个人的好消息,不如说是所有

农民工的好消息。因为,《中国式民

工》是所有农民工真实生活的影像。”

新闻推荐

45岁张曼玉情路再触礁 传男方移情华籍女设计师

张曼玉前夫华籍女设计师...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核心提示: 周述恒,一仅有初中文凭的川籍农民工,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爱民工,克服种种困难,以其14年来的亲身经历作主要素材,历时17个月,写出了一部长达45万)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