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启龙·
跟在一大群人后面,浩浩荡荡,热热闹闹,就像我们在外吃饭总找人多的馆子一样,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总有一种“主流”引导我们行走的方向,它说走哪我们就走哪,它说“停下”我们就停下,它说“快一点”我们的脚步就不敢慢下,并为此殚精竭虑,孜孜以求,不容我们想是否该走属于自己的路。
作这样的选择,并非我们的初衷。其实,我们也是有自己想法的,有自己的路要走的,有自己的事要做的。为何却跟了,而且前赴后继,继往开来,源于:
不得不跟。大凡旅游的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到了某个心仪的地方,好不容易看到了自己喜欢的风景,或者自己有兴趣、正打算把它琢磨明白的某样事物,不等趋上前多看两眼,那边导游三言两语已介绍完毕,紧接着就带着大队人马,赶往下一个景点。为了不掉队、不落单,尽管心里老大不情愿,还是不得不慌慌乱乱地跟上去,追赶得小腿发酸发硬也是常有的事。尤其是到国外跟团旅游,导游总要找些吓人的理由,让人不得不跟,丝毫不敢有贸然行动。
不跟不好。不光是我们自己,就连我们的子女,什么阶段、什么规划、什么行动,同我们一样也有“跟团旅游”的人生之路。不同的是,这次的导游换成了我们自己。尽管现在的教育体制饱受诟病,我们还是打心眼觉得应试教育对于老百姓来说还是好于素质教育,因为它以考试体现公平。有了好成绩,才有好学校;有了好学校,才有好工作;有了好工作,才有好生活。我们并不想打断孩子的快乐,可大家都只承认这样一种“成功”——我们什么都没有,只能用能力说话,用成绩说话。陷入对他人孩子成功生活的羡慕,想走他人孩子成功走过的路,到达他人孩子成功所在的地方。人家干过什么,我们也努力干什么。哪里想过按照孩子自己的标准快乐,听从孩子的内心选择快乐,坚持正确的道路找到快乐。尽管我们长久以来受此磨难而不怨悔,长期万分苦闷而不知何起何终。但我们还是以他人的目光来审视自己,以他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去听来自“过来人”的每一句规劝和告诫。在就业“亚历山大”的今天,好工作成为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就像看电影,第一排的人站起来了,后面的人不得不站起来。正是这种从众心理作祟,我们的两腿才离开了自己,总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踩着别人的脚印走,永远失去了自己的方向,走不出自己的路。
明知不对,谁都不退。不跟,于心不忍,自己没有好的境遇,孩子没有好的前途。跟,心有不甘,自己失去了自由,孩子失去了快乐童年。跟不跟,都在我们心里纠结个够。
新闻推荐
8月13日,中国队选手傅园慧、陆滢赛后查看成绩。本版图片均据新华社傅园慧的一夜蹿红如泥石流般不可阻挡。难以预料,里约奥运会上中国队的最大亮点会是一个非冠军选手。“洪荒少女”以爆棚喜剧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