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刚/文·
你有没有留意,旁人一般会用什么词来介绍你?
拿我来说,青春痘的印痕,一脸都是,在单位里,有不认识的人找我,同事会笑着介绍:就是脸上有小坑坑的那位。女儿则会在客人面前称呼我“小点点爸爸”,惹人哄笑。相似的,还有人被称为“小个子”、“小胖墩”、“小光头”、“大嗓门”、“大嘴巴”、“大长腿”,在皆以帅哥美女相称的年代,这些标签极具“辨识度”,一个词就让人轻易识得你。
人潮汹涌、竞争激烈的当今,若要让人很快记住,需要有与众不同的特质,具备超高的“辨识度”。比如,一说“刘老根大舞台”,哦,赵本山;一说林永健,哦,那个“小眼睛”,一说张靓颖,哦,那个海豚音;一说曾轶可,哦,那个绵羊音……这就是“辨识度”的魅力。
“辨识度”高,人容易脱颖而出。看一部青春偶像剧,帅哥美女扎堆,养眼过后却难以入心。相反,某小人物因其丑陋的面容或夸张的表演,倒令人一见难忘。看某歌唱比赛,众人皆以极具爆发力、穿透力的高音示人,而以柔美、凄婉的嗓音低唱的那位歌手,反令评委眼前一亮。
在生活中,普通人也需要“辨识度”提升自己。我也算有“辨识度”,大家用“小坑坑”辨识我,而我还不恼,这说明我友善、亲切、大度,与同事关系好。当然,外在形象是拜父母所赐,也只是初识时一面之缘的浅薄印象。真正能提升自己形象的“辨识度”,当是有别于他人的特别专长、品行修养、人格魅力,这样的“辨识度”才是高级的,更足以骄傲的。
单位有位司机大哥,最初的印象是外形酷似歌手刀郎,大家以“像刀郎的那位”来介绍他。一次摄影大赛,他送了几幅作品,获得二等奖,令人刮目相看。原来,他的业余爱好是摄影,空闲时间会携带相机随走随拍,在当地摄影圈里已小有名气。从此,他的辨识语变为“会摄影的那位”。其实,留意身边,还有业余作家、业余歌手、业余舞蹈家、业余主持人……除了正职外,他们还有小有名气的副职,那“辨识度”会更高。
“辨识度”是会改变的。有位比较内向的同事,不擅交际,只顾埋头做事。别人业余时间常用来打麻将、应酬、瞎逛,他却用来陪家人、读书、写字,他在同事眼中的“辨识度”就是“不明世故的榆木疙瘩”。后来,他以优异的工作业绩脱颖而出,他的“辨识度”也转为令人佩服的“业务能手白骨精”。
“辨识度”是一个人的名片,当然是要正能量的,谁会希望贴上“滥赌”、“贪心”之类的标签?想要提高你在众人间的“辨识度”,除了天生外在的,还需用心发现自己,打造自己,向善向美,率真率性,放大优点,隐蔽缺点,拥有专长,这才是你最易识别、最被称道的“辨识度”。
新闻推荐
工作人员否认:只是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