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随着年级的增长,有组织地让学生更换教室,譬如,一年级如果在一楼,二年级很可能就要搬到二楼——这样可以让学生保持新鲜感。
但在宣州区狸桥镇昝村小学,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班级——随着年级增长,别班的学生都会搬到二楼、三楼,可这个班的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教室却永远被安排在一楼。
这是一个怎样的班级?一切还得从那个“玻璃男孩”说起。
一碰即“碎”的身体和童年
他有一个读起来很有力的名字:李刚。可是,他的身体却一碰即“碎”。
在昝村小学五年级3班,记者见到了李刚,这个12岁的小男孩,像个婴儿般坐在轮椅中,两条胳膊上,高高翘起的骨头告诉人们,那儿至少有6处骨折。他的双腿也因为骨骼断裂折成了“π”的形状。
他是这个山村小学里的校园明星,几乎每一个师生都知道他的故事。他的传奇,一半是因为他身患“脆骨症”——轻微的碰撞也会造成严重的骨折,因此也被称为“瓷娃娃”、“玻璃娃娃”。
李刚的第一次骨折,发生在出生后的第10个月。那天,他在妈妈的怀抱中扭动,突然就哇哇大哭,妈妈一摸,左边的大腿骨折了。一个多月后,他的右腿再次骨折。“先天性脆骨症。”医生宣判称,这个婴孩可能活不过10岁。
不久后,李刚的母亲就离家出走了,至今杳无音信。小李刚6岁之前的时光都是在骨折、接骨、再骨折的循环中度过的。有时,亲人的一个拥抱,自己的一个喷嚏,都会令他的骨头难以承受。
从有记忆开始,他就只能老老实实地坐着,即便如此,他还是常常发生骨折,不到7岁时,他全身已有15处骨折的痕迹。比这些伤痛更让他伤心的是,他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玩耍,就连想逗他玩的堂妹缘缘,有一次亲近地靠在他身上,都使他的腿骨折了……
带着骨折的四肢进校园
8岁那年,堂妹缘缘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去上幼儿园了。坐在轮椅上的李刚知道了,眼巴巴地问爷爷:“我呢?我为什么不能上学?”
孙子期盼的眼神,刺痛了李长江的心。他不敢奢望学校能收李刚这样的孩子,就默默跑到昝村小学,恳求老师借些一年级的课本给孙子看。
借书的老师了解了情况,就向学校当时的校长反映了。“如果孩子想上学,就送来好好上吧,借书回去看也不是办法。”李长江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校长现在仍在学校教书,叫吴清财,是他的这句话,给了小李刚欢乐的现在。
就这样,坐着轮椅、四肢都已骨折的李刚入学了,爷爷成了他的陪读。每天早晨,李长江都会骑着电瓶三轮车,赶4里的路,将坐着轮椅的李刚送进教室。然后,老人就坐在校园里,等待着一次次的下课铃声,以便及时赶过去,带李刚上厕所、帮他倒水。
尽管坐着与众不同的椅子,有着不一样的身体,但有了同学,李刚的世界变得五彩缤纷。为了作业本上的一个小红勾儿,他瞒着爷爷奶奶在被子里偷偷背课文;为了练习写字,他一遍遍地在课后锻炼骨折的双臂;为了能坐得直一点,他主动要求爷爷拿布条将他的身体绑在轮椅上;甚至为了每天能坐在教室里,他带着骨裂的手臂坚持上学。他强迫着自己残缺的身体,想和正常孩子一样。
永远在一楼的教室
勤奋的李刚、默默陪伴的李长江,让学校的老师们感动不已。
半个学期后,学校的门卫辞职,大家第一时间想到了李长江。“老李,你来做门卫吧。你们可以住在门卫室里,每天就不用跑来跑去了,少些颠簸,对孩子也好。”面对学校的关心,老人连声答应。
因为李刚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李长江便带着李刚和奶奶付芳子一起,住进了学校的门卫室。此后,李长江再也不用坐在校园里一边发呆,一边等待李刚的下课铃声。他可以坐在门卫室里工作,然后看准墙上的时钟,在李刚下课铃响前,步履从容地走到教室门口。
一年级过后,又一个难题摆在了李长江面前。按照学校规定,二年级的学生要搬到二楼上课,可坐着轮椅的李刚怎么爬楼?
“我和他奶奶天天担心这个问题,可是没想到学校根本没让我们操心。”李长江说,为方便孩子上课,学校并没有将这个班的教室调到二楼,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李刚的教室总是被安排在一楼,他的座位也永远是最前排临门的那一个。
提起这个做法,昝村小学的现任负责人方小银笑着说:“家长把学生交给学校,学校就应该关心每一个学生,就应该从孩子的需要考虑问题。为了方便李刚上课,将教室安排在一楼也是学校应该为学生做的。”
不仅如此,记者了解到,为了减轻李刚家中的负担,学校免去了李刚所有的费用,有时还给李刚送去一些学习用品。
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也特别关心李刚。“他喜欢举手回答问题,每次只要他举手,百分之百能回答正确。”李刚的班主任李小龙老师说,后来,老师们只要看到李刚举手,都会在别人回答不出来后,立即点他回答。大家都希望,这些鼓励能让这个先天不足的孩子变得更加自信、开朗。
虽然李刚不能和同学们一起玩耍,但大家都知道他喜欢聊天。每节课下课,都会有同学趴在李刚桌子上,和李刚保持同等的高度聊天。“李刚懂的东西很多,说话特别有趣。”学生许文欣说,因为李刚的爷爷每节课后都会来给他帮忙,李刚平时需要同学的帮助很少。“大家都很喜欢他,他的橡皮掉到地上,我们就会抢着去帮他捡起来。”坐在李刚旁边的徐欣瑶说,偶尔他爷爷来迟了,大家也会主动推着李刚,到教室外转一转。
阳光男孩有个大学梦
几天前的一个早晨,我们在李刚的教室外等他下课。透过窗户,我们看到,个头很小的他,坐在轮椅上,只勉强比桌子高出一点点,但是亮晶晶的眼睛却目不转睛地看着黑板。
下课铃声响了,李刚发现了我们,他摆着小手,满面笑容地招呼我们:“你们是干什么的啊?还要拍照?”他好奇地看着摄影记者手中的相机。
当得知我们是《皖南晨刊》的记者时,小家伙简直有些雀跃了——“我最爱看《皖南晨刊》了!”“你们明年要变成一周五期了对不对?”“我一直都想给《皖南晨刊》投稿哩!”
小家伙的话,让我们惊讶不已,“你怎么连我们报纸要增期都知道?”我们问。小家伙得意地告诉我们,他们学校有很多《皖南晨刊》的小记者,邮局每次都会将很多《皖南晨刊》送到学校门卫室,再由老师领走,发给小记者。“我就住在门卫室,所以每一期的《皖南晨刊》,我都可以在门卫室偷偷地看一遍。”他的话,让大家都乐了。
李长江笑着解释,这些年,老师的爱护,同学的帮助,以及社会上一些爱心人士的关心,让李刚变得特别阳光、乐观,并且特别喜欢跟人交流,“别说是你们来找他了,就是平时在学校附近路过的人,他在门卫室的窗户里看到了,都要打招呼,喊过来,聊上一聊。”
当然,再乐观坚强,李刚也只是个孩子。有时放学后,李刚也会耍性子,想看电视、玩电脑,拖沓着不愿意写作业。有一次,奶奶说了他好几遍,他都不听。奶奶气了,就说,你再不写作业,我们就不要你了。李刚特别难过,他一声不响地关了电视,开始写作业。之后的好几天,他都没有再看电视。
“李刚,你有什么理想吗?”我们问他。小家伙眼睛骨碌碌地转了几下,回答却是:“不告诉你。”奶奶在一旁笑着说:“你不是说要考大学,以后养奶奶吗?”李刚有些羞涩地嗔怪:“哎呀,别说出来。”
我们走时,李刚一直不停地发问:小记者版的编辑怎么没来?我不是小记者,可以给《皖南晨刊》投稿吗?爷爷小声地告诉记者:小家伙还说以后想当作家呢!
新闻推荐
17岁的徐娇接受专访,她谈到干爹周星驰,谈到现在美国的留学生活,花样少女的她自爆非常喜欢动画和Cosplay,不过至于要不要谈一个美国男朋友,她笑称“美国男生比中国男生幼稚很多”。 (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