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一个写歌的人,他是一个写作的人。
以创作为业的人想要丢掉过去是很难的。所有凝结在当时作品里的心绪,以为就此翻过了,却可能被别人珍藏,被不停再版,甚至还在世界各个角落,被此起彼伏传唱。
当初的小小鸟早已尝尽成败得失滋味,人们却还在重复着他“想要飞却怎么样也飞不高”的青涩呐喊。
最近早已经不烦啦,而多少KTV里还在无休止地说唱着“烦哪”,“烦哪”。
当爱真的成了往事,世间男女仍在深情对唱着歌里的爱断情伤,一遍遍重温这个人生的冷幽默。
我一直佩服李宗盛,愿以如此直白的方式与最大多数的人分享他的人生。1990年代流行乐坛的好歌,李宗盛至少包办了一半以上。在那个属于他的黄金时代,好像每一天,人们都能感觉到他汹涌喷薄着的创作欲,这些创作欲很快转化成了一首接一首的李氏风格歌曲,唱着凡世里最寻常的爱恋、挣扎和无奈。他写的歌成就了许多貌不出众的歌手,而人们在歌里听到的,永远是李宗盛的人生。那是黄金的十年,也是他最密集地体验人生况味的十年,那十年里事业与感情的两条曲线交错跌宕,而最终双双黯然走入了最低谷。
从初露锋芒的制作人到成为流行音乐教父,再被周杰伦和更加多元的时代赶下神坛,从“销量保证”一夜沦为“破产大师”,祸不单行的是,他和林忆莲那因为音乐而生的姻缘,竟也和他的音乐神话一起宣告破产。那十年的人生剧本,好像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一般冷峻,而且毫无保留地曝露在众目睽睽之下。
他后来,为了生计,还得在众人面前再唱那些已随风逝去的理想与爱情,是何滋味,恐怕只有自己知道。但,悲情也好尴尬也罢,李宗盛的创作与人生,都还在继续。歌还在写,琴还在做,只是渐渐,都放得平缓。这十年,他“进棚”录制的歌只有一首《山丘》,但已足够。只要听到依然李氏唱腔的那一句,“不知疲倦地,翻越每一个山丘”,便会知道,那看似淡定的模样下,热望不灭。
你也许要说,在一个自由竞争的音乐市场中,每个参与者都当有勇气承受成功挫败一切可能,但毕竟能做到的是少数。所以,在几经沉浮后仍坚持只写好歌的人,值得尊敬。明知“已白了头”,明知“无人等候”,也还是要去越过一座座山丘的人,值得尊敬。
1983年,初露头角的李宗盛为电影《油麻菜籽》创作了同名主题曲,那是台湾乡土文学和本土音乐联袂登台的一段佳话。蔡琴演唱的这首老歌,因为年代久远,大概也因为有一些不合时宜的苦情,并没有广为流行。只是某一天,当蔡琴在电视上低回吟唱时,镜头在一瞬间转向了台下一个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听众——李宗盛,好几秒钟,他脸上的表情木然没有变化,而他的戏梦人生已在世人眼前一幕幕演过。
谁说我的命运好像那油麻菜
只是你不知将它往哪里栽
30年前,年轻气盛的李宗盛写下这样的歌词时,有没有想到,它不只是唱着廖辉英、黄春明笔下那些旧时女子对油麻菜籽般命运的抗争,也在隐喻着自己起伏不定的人生?
我没有错过这个让人唏嘘不已的瞬间,但转瞬又释然——那张木然的脸早已告诉了我们,他根本从来都是把自己当做一颗油麻菜籽,但每一颗油麻菜籽,都可以越过山丘,去追寻自己的将来,不是么?油麻菜籽,不管是欢喜还是悲催,没想丢掉,都想“攒着写成歌让人轻轻地唱着淡淡地记着”,好强大。
新闻推荐
据工信部昨日公布的电信服务质量通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对43家手机应用商店的应用软件进行了技术检测,共发现不良软件29款,涉及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恶意“吸费”、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