猖獗的电信诈骗,在花样翻新、让人憎恶的同时,也给大数据时代留下了充足的分析样本。从相关统计数据来看,整个过程都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认识到这些规律性,对于个体防范电信诈骗大有裨益。
金融理财诈骗电话数量最多
近日,国内最大的网络电话服务商触宝电话发布了《2016年中国骚扰电话形势分析报告》。报告显示,从骚扰电话类型上看,广告推销已成最主要的骚扰类型,占比30.1%。但诈骗电话占比逐步增加,已达15.9%。
而在诈骗电话的分类中,金融理财诈骗电话数量最大,占比近4成。此外,假冒身份的诈骗电话在诈骗电话类型中,也呈上升趋势,占比高达26.3%。无独有偶,360手机卫士今年8月份总共为全国手机用户拦截了4.45亿次诈骗电话,虚假的金融理财诈骗类电话同样最多,占到43.2%。其次是身份冒充诈骗,占25.2%。
提醒:据统计,越是经常遭到诈骗电话骚扰的地区,用户警惕性越高,对诈骗电话的识别能力也越强。当您在接到此类电话时请立马挂机。对于那些“响一声”的陌生电话,切记不要回电。
上午10点下午14点最易中招
据360公司首席反诈骗专家裴智勇介绍,统计显示,每周五到下一周的周一是诈骗电话的高峰期。在这几天里,诈骗电话呼叫量均超过了一周总量的15%,而周二到周四的呼叫量则相对较低,周四达到最低点。而从一天24小时的情况来看,骗子们的作息规律和普通人差不多。诈骗电话的高峰期出现在早上8点至11点,而晚上10点钟以后就相对较少,凌晨1点至5点是诈骗电话呼叫量的低谷期。
而且,报告还指出,每当出现一个重大社会热点新闻之后,骚扰、诈骗电话的数量都会出现大幅波动,骚扰、诈骗形式也花样翻新。比如王宝强离婚事件爆出后,大量谎称王宝强求助的诈骗短信鱼贯而出,诈骗短信、诈骗电话环比事件前一周增加了近70%。
但360统计发现,在诈骗电话的号码源中,固定电话呼出的诈骗电话数量最多,占总量的56%;其次是400/800电话,占比27.1%;而手机呼出的诈骗电话仅占15.4%。
提醒:一天中的上午10点左右和下午14点左右是人们心理防线普遍最“脆弱”的时刻,最易被诈骗电话得手。因此,当“异常号码”打进来时,务必立刻提高警惕。如果使用智能手机,建议安装具备电话防骚扰功能的手机助手软件。
离退休人员被骗钱财偏大
《2016年中国骚扰电话形势分析报告》显示,过去1年男性用户收到骚扰电话的总次数是女性用户的近两倍。从接听骚扰电话用户年龄分布情况来,25岁至34岁的用户接到骚扰电话的次数最多,其次是35岁至44岁。 45岁以上的用户虽然总人数占比不高,但是被骚扰、诈骗的几率却非常大。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统计了今年以来媒体公开报道的244件电信诈骗案例则发现,在职业特征上,涉及财务人员被骗的案例最多,其次就是离退休老人,再次是白领,这三类人群被骗钱财往往偏大。
提醒:当陌生人在电话里指示您前往ATM机转账或前往柜台取款汇款,千万不要相信。如果有银行工作人员询问或打断,尽管相信他们,实在拿不定主意就先打110。
冒充身份恐吓威胁最易得手
尽管每年发生的诈骗案也数不胜数,但碍于取证、追赃及跨境缉凶的难度,电信诈骗案的破案率仍非常低。
统计462件案件中,冒充国家公职人员并谎称被害人涉嫌洗钱、藏毒等犯罪活动的恐吓方式最为常见,占近1/4。这类案件通常由大团伙作案,甚至涉及境外诈骗集团。
提醒:如果有人说您涉嫌犯罪,首先拨打110进行询问,而不是听信对方所谓的警方、法院电话。如果“熟人”在电话里要求转账,应提出和对方当面核实。对于一些所谓退款、退货需要认证的电话,不要相信“激活”“过期”等借口,如有必要,自己打官方客服电话确认。
新闻推荐
明天中秋小长假就开始了,你准备去哪儿玩呢?又打算选择怎样的出行方式?本报记者整理出中秋假期出行“铁公机”交通攻略,为你提供参考。中秋假期出行来看“铁公机”交通攻略□本报记者李欣忆铁路可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