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儿童版《白蛇传》在湖南卫视电视剧频道上映。一群平均年龄仅有7、8岁的孩子,出演这部总长90分钟的电视剧。随后,通过社交网络迅速传播,网友们纷纷惊呼小演员“演技爆表”。各大媒体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一热门话题,展开系列追踪报道,“00后萌娃”、“00后《白蛇传》”、“00后小戏骨”等关键词频现。
时至今日,“80后”、“90后”再到今天的“00后”,年龄作为一种重要的身份标签,频繁出现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对年龄标签的不断演绎和诠释反映出的是社会对各个不同年龄阶层的刻板印象。这种“刻板印象”不只囿于往常被提及的“‘80后’、\‘90后’是垮掉的一代”,还带有刻舟求剑般的社会期待:按照传统的年龄布局,在某一个时间点,“80后”、“90后”还有“00后”们该上大学了,到达下一个时间点,他们应该开始找工作、结婚育儿,事业也必须要进入稳定期……所有超越这些期待的人和事件,不论是朝着更好、更坏的方向发展,都足以成为噱头。
在年龄标签的基础上,不同媒体乐此不疲地报道这部别出心裁的《白蛇传》,主要观点无非是小演员们演技吊打一票面瘫“小鲜花小鲜肉”、小演员们拍戏如何“敬业”云云,笔者却更感忧虑——他们显然是“红了”,可能即将或已经被纳入当下的流行文化生产机制中。早早起步的“星路”与前代童星相似,在网络时代,受到的关注势必更加耀目并且无孔不入。哪位童星发胖了、“长残了”,在媒体传播下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八卦。所以才会有林妙可吐露自己“不喜欢现在,想回到小时候”。而难以摆脱观众对其的童年印象也可能成为童星演艺道路的障碍,例如饰演哈利·波特的童星丹尼尔·雷德克里夫为摆脱哈利的光环,在未成年就全裸出演了舞台剧《恋马狂》,但至今也未能有作品超越《哈利·波特》。又例如国内女演员金铭,多数人想起她,还是停留在《青青河边草》。
“出名要趁早”从来不是绝对真理,“童星”或许只是文化工业或者说娱乐生产中微不足道的螺丝钉,但有镁光灯闪烁的人生,对他们今后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刻板的“年龄标签”,难以摆脱的“童星包袱”,在带来当下名利的同时,何尝不是对人生选择的一种桎梏呢?
本栏目欢迎文体类评论来稿,篇幅以600字为宜,一经采用,稿酬从优。邮箱:whrbtly@163.com。
□ 郑薛
新闻推荐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毕春芳8月14日上午在上海徐汇中心医院去世,享年90岁。毕春芳在上月生日过后不慎骨折,住院后罹患并发症,8月12日进入重症病房,14日上午8点25分左右去世。据了解,毕春芳乃毕派越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