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一直以来就是记者追踪和报道的对象,这一点儿也不奇怪。但是,凡事儿都应该有个度——不厌其烦、挖空心思,甚至无所不用其极地围着明星找“兴奋点”,似乎明星放个屁也是香的,实在庸俗透顶、令人生厌到了极点。
王宝强和马蓉离婚的事情说到底是他们的私生活,至于苍蝇逐臭般地蜂拥而至、挖地三尺、没完没了吗?据传,其争相点击的网上次数超过了奥运会女排比赛,有必要那么兴师动众,持续不断地升温炒作吗?
前一个时期,某国的王室人丁不旺,连续多年没有生下一男半女。后来,不知道从哪个渠道传出了太子妃怀孕的信息。我们的众多媒体闻讯便趋之若鹜,连篇累牍,大肆报道,很有点儿“皇上不急太监急”的味道。想想倒也是,人家生不生后代、续不续烟火,与你我不是八竿子也打不着吗?值得那般欣喜若狂、奔走相告吗?
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的时候,正值黄晓明大婚。许多媒体不是忙于报道科学家屠呦呦,而是聚集到黄晓明的婚庆现场,报道场面如何热闹,声势如何空前,耗资如何巨大(据说婚庆耗资上亿元),光记者就到了好几百人,而且,相关消息连续多日占据全国各大媒体娱乐版的头条……如此的一冷一热,很值得读者浮想联翩。
我们的社会需要明星,当然这里指的是影视明星,但是,我们的社会更需要类似于屠呦呦那样的科学家、发明家。因为,明星常常有,而科学家则属于“稀缺资源”,更值得珍视和保护,也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关心。我们关注的是,我们的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是不是切实发挥好了引导舆论的作用,让更多的年轻人脚踏实地地热爱生活、致力创造、敢于发明、奉献社会,而不是心浮气躁,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明星也是人,这里无意讲明星们的事儿不是事,更不是讲明星的言行没有新闻价值,前文把早已退休在家的屠呦呦与一个在影视圈靠演技吃饭凭颜值走红的演员“捆绑”在一起,已经很有点儿“关公战秦琼”的味道了。我们的媒体在纷纷杂杂的世界中需要保持点儿冷静,少一些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多一些独立观察、冷眼旁观,少一些捕风捉影、道听途说,多一些实地考察、精辟分析。
总而言之,结婚生子之类的事儿稀松平常,还是顺其自然的好,不值得大惊小怪。“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再说,他们自我炒作的技艺已经很娴熟老道了,作为媒体实在不必煽风点火、添油加醋了。
时间宝贵,资源有限,还是说点正事儿的好。
□梁金龙
新闻推荐
9月16日,歌手乔任梁却因抑郁症自杀突然离世轰动了整个娱乐圈,年仅28岁的他就这样早早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留给大家无尽的惋惜。而乔任梁的离世也将抑郁症再一次摆在了大众面前,毕竟娱乐圈中很多艺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