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梦奇缘》《蓝色生死恋》《我的野蛮女友》都是当年极
张娜拉
眼下大火的《爸爸去哪儿》也由韩国引进
Rain
韩娱在中国又“立功”了!湖南卫视播出的《爸爸去哪儿》一个小时内成功席卷了微博和朋友圈,成为2013年秋季最受关注的真人秀节目。也许你并不知道,这档节目和《我是歌手》一样,都是从韩国引进的版权。据了解,继《我是歌手》尝到甜头后,各家卫视都开始把目光转向了韩国综艺节目,除了《爸爸去哪儿》之外,旅游类节目《两天一夜》已经确定被引进,表演选秀节目《奇迹试镜》改名《奇迹梦工厂》登陆重庆卫视,《Running man》和经典韩国综艺节目《我们结婚了》也在洽谈版权中……
上世纪90年代,韩流正式入侵中国内地。细算起来,从主打韩剧和韩国音乐的韩流1.0时代,到主打韩国明星的2.0时代,再到现如今主打韩国综艺的3.0时代,韩流已经影响了中国观众整整20年。
韩流1.0时代:看韩剧听韩曲 哈韩多是非主流
时间跨度:1993年-2004年
1993年,崔真实主演的韩国电视剧《嫉妒》首次登陆中国内地荧屏,拉开了韩流席卷内地娱乐圈20年的序幕。想来你的记忆中未必有它的身影,因为该剧并未大红。但是,你一定记得4年后《爱情是什么》、《星梦奇缘》、《天桥风云》等一大拨陆续被引进的韩剧。
韩剧带来各种“哥” 他们也曾是“杀马特”
“那时候我是冒着‘生命危险\’,熬到家人都睡着了,偷偷摸摸打开电视,把音量调到最低才能看。”网友“雪碧瓶子”回忆起当年看《星梦奇缘》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在《嫉妒》之后,中国内地电视台相继引进了《爱情是什么》等韩剧,不过要等到1997年的《星梦奇缘》,韩娱才真正成为一股潮流。《星梦奇缘》由崔真实搭档安在旭,高富帅加灰姑娘,标准的狗血剧情在当时掳获了一众女观众的芳心,安在旭在剧中的发型在今天看起来就是标准的“洗剪吹杀马特”,但是当时却迅速席卷了整个中国,成为潮人最爱的发型,安在旭也成为第一个敲开中国市场大门的韩流明星。
“白血病”流行了 女孩开始打男友了
如果说《星梦奇缘》是韩流的先锋,《泡沫爱情》、《冬季恋歌》则是韩流被引爆后乘胜追击的典范。在《泡沫爱情》中,安在旭与金喜善这对金童玉女成为了当时韩剧中最经典的荧幕情侣,不仅赚足正处于青春萌动期观众的热泪,更是让“白血病”这一悲剧要素成为韩国编剧屡试不爽的万金油。例如后来风靡中国的那部《蓝色生死恋》,宋承宪跟宋慧乔回天无力的爱情不知哭肿了多少少男少女的眼睛。在韩剧异军突起的同时,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在2001年被引入中国,刮起“野蛮女友风潮”,导致当时女孩都以打男友为荣,全智贤更是成为全民心中的女神。至于“如果她打你,一定要装得很痛,如果真的很痛,那要装得没事。”这类台词几乎也成了当时各类情书的常用金句。
韩国音乐也来了 H.O.T引万人韩文大合唱
要说韩国音乐真正席卷了中国的标志事件,就不得不提H.O.T这个韩国团体。2000年2月2日,北京各大报纸的文艺娱乐版头条,几乎都是前一晚H.O.T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办的演唱会,有媒体甚至用了《H.O.T燃烧工体》这样的大标题。这是H.O.T在内地举办的第一场演唱会,在这之前中国内地的媒体和演出商都在质疑,就这么几个韩国小孩,敢在能容纳上万人的工体开演唱会,票能卖出去吗?就在2月1日演唱会举办当晚,内地媒体被现场的盛况“惊呆了”,几万人的尖叫,几万人用韩文大合唱,这都是以前绝少见到的。更有意思的,工体在H.O.T举办演唱会之前,不能算是个开演唱会的好场地,几乎是办一场赔一场;而在H.O.T之后,工体慢慢成了检验歌手人气的标杆,能在工体办一场演唱会,成为歌手实力的最好体现。
而据资深韩娱粉丝小A介绍,“当时北京西单华威6层的韩国城是个朝圣圣地,小伙伴们不吃东西也要攒钱去逛。那儿的衣服特别贵,即使买不起也一定要去溜一圈,看看新款式,然后让家长买布料找裁缝做。学校发校服,以前大家都爱选合身的,韩流开始之后,都选大几号的,松松垮垮地酷呆了。”不止是服装,只要跟韩流相关的小饰品都特别好卖,比如印有H.O.T照片的胸牌。“10块钱一个,当时的零花钱1天才1块。”实在没钱消费怎么办?就挖心掏肺换种方法表诚意。小B跟记者透露,当时非常流行折千纸鹤,“我记得我用特别小的纸折了大概1000只千纸鹤,每一张纸打开都用韩文写着‘H.O.T我爱你’。”
靠影视剧和流行乐打开娱乐匮乏的中国市场
谈及这个阶段韩娱能在中国形成潮流的原因,某韩娱资深编辑分析道:“中韩两国1992年才正式建交,中国观众对于韩国这个经济发展迅速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邻国充满好奇。《星梦奇缘》这样标准的偶像剧是之前在内地荧屏上很少见到的,而H.O.T这种劲歌热舞的唱跳团体,也是内地歌坛所缺乏的,在娱乐产品和娱乐明星匮乏的年代,韩流明星能走红中国也是情理之中。”韩流1.0时代,可以说是韩娱在中国迅速普及和推广的阶段,为即将到来的韩流大爆发做了一个基础扎实的铺垫。
韩流2.0时代:韩星主动来中国 收入翻了20倍
时间跨度:2004年-2008年
2004年之前,虽然韩星在中国积累了不少粉丝,但是中国市场对他们来说并不是最主要的。2004年之后,韩国明星则开始成规模、有计划地进入中国市场掘金。其中,有张娜拉这种以中国为家的,也有Rain这样定期过来办演唱会、歌迷会的。
唱3首歌,张娜拉就赚了20万
真正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中国市场的典型代表则是张娜拉。2005年,张娜拉借《明朗少女成功记》上演了真实版“乌鸦变凤凰”的故事。当时的张娜拉在韩国影响力不及宋慧乔等人,只是二线女星,但张娜拉和她的团队选择了进军中国市场。在这之后的8年中,她总共参与了13部影视剧,只有3部是在韩国拍完的。张娜拉当时平均每场的商演费用在20万元左右,唱3首歌。而那时韩国演员的平均月薪约合人民币7000元至9800元。凭借韩剧《浪漫满屋》热播,小眼睛的Rain红遍全亚洲,正当红的Rain也签了中国代理公司,而国内演出商同样看好Rain的市场号召力,敢于砸钱,接盘他的中国内地演唱会。
高速发展背后:每个环节都细致到苛刻
这个时期,可以说是韩国娱乐在中国急剧膨胀的高速发展期,资深韩娱专家马雪认为细节和专业是决定韩流能席卷中国的重要原因。“韩国产品包装之所以成功的背后是专业,每个工种都细致到苛刻,所有事情都以职业化态度来面对。都说,韩国的群众演员是演员,但中国的群众演员只是群众而已。”而此时,媒体的开放性与日俱增:“2005年左右,中国放开了对电视台的限制,电视台也可以做韩流的娱乐节目了。”东方神起、宝儿等韩国偶像团体和新人大量涌入中国,各类论坛开始全面火爆。
韩流3.0时代:中国产韩国造到韩国产中国造
时间跨度:1998年至今
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中国市场对于韩国娱乐业来说,已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了,随着粉丝口味的变化,韩国娱乐业也开始深谋远虑地培养起中国“生产”,韩国“包装”的韩流明星,韩庚可谓是其中的前辈。同时,越来越多的韩国综艺节目开始被引进内地,中韩两国娱乐产业进入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融合时代。
一大拨中籍韩星也来了
2008年,主打华语市场的韩国王牌天团Super Junior子组合Super Junior-M(SJM)在中国正式出道,而其队长就是一名中国籍的韩庚,中国的韩粉终于迎来了一位中国籍的韩流明星。韩庚的走红让韩国经纪公司看见了中国籍明星在本土的巨大号召力,他们开始更加积极地包装推广中国籍明星。之后,韩国公司开始“变本加厉”地炮制中国产韩国包装的明星,EXO-M就是专门针对内地市场而打造,6名成员中就有鹿晗、吴亦凡等4位是中国人,时下正火的f(x)的队长宋茜也同样来自中国。
卖完明星卖综艺 娱乐节目火进中国
但随着中国内地电视剧的崛起,韩娱市场被慢慢挤压,韩流在2008年以后进入缓慢发展期。不过也就在这段时间,韩国的综艺节目进入了内地,为之后电视台正式购买版权打下了基础。如今,韩国综艺的引进方式已从早期的单纯引进节目内容来播放,发展成了购买节目版权来本土化制作和包装。2013年中国版《我是歌手》就是在这一模式下取得空前成功,并让中国主流观众开始认可韩国综艺节目。继《我是歌手》之后,《爸爸去哪儿》、《两天一夜》等相继引进,韩国综艺有望成为继韩剧、韩国流行乐后,中国观众的新宠。
结语:20年过去了,韩流依然在影响着中国内地的娱乐圈,力度依然还是那么大。这就不能不让人思考,韩流真的只是靠一批长相出众的俊男美女么?显然不是,除了中韩文化相近、好操作、制作水平有保障外,对观众的尊重,对工作的认真,恐怕才是韩流长久不衰的秘密。
(腾讯)
新闻推荐
日前,在第五季《中国达人秀》的录制发布会上,“梦想观察员”赵薇、刘烨、苏有朋三位演员吸引了众多目光,而专业的综艺界人士仅有王伟忠一人。达人秀上演员评审唱主角,也引发了业内...